燕歌行(3)

2025-10-09 评论

    严子乔从棋局上微微抬起头,稍稍活动了一下有些酸痛的脖梗,稍稍挪了挪因只坐了小半个锦墩而发僵的屁股,目光瞟向了中军帐外。

    除了旌旗、铁骑、刀枪,以及肃穆如石像的健儿们的脸,他还能看见什么呢?

    严之乔微微侧了一下脑袋,就看见肃立在一旁观战的众人的目光顿时迫不及待地一齐射向他,那目光里所有的,除了警告、责备之外,还有的就是期待,甚至还有些松了口气的感觉。

    他们警告他,是让他要小心一些,不要真的赢了皇帝;他们责备他,是希望他能显出专心致至的样子,不要象现在这样心不在焉、左顾右盼的。他们所能期待他的,无非是能让皇帝快快乐乐、顺顺利利地赢下这盘棋,然后皇帝就能以很舒畅的心情来和他们讨论军机大事,商议如何对付瓦剌王玛哈木。

    至于他们的那种松了口气的感觉,严子乔也很能理解,刚才他一直埋头下棋,他们根本没有机会用目光警示他,现在他抬头了,他们理所当然应该松一大口气。

    大帐里除了随军北征的皇太孙外,还有安远侯柳升、武安侯郑亨,以及都督马旺、陈宽、全玉一干人等。皇帝北征,太子监国,这次带皇太孙来,皇帝的用意是希望自己最喜爱的这位太孙能亲自感受一下征战的场面,希望能通过北征学习到一些对他日后做皇帝将极为重要的作战谋略,仅仅从书本上学习这些谋略是远远不够的。

    柳升以下诸人都是此次永乐皇帝御驾北征所依重的精英人物。另一个重要人物、前锋大将刘江率领他的两万精锐骑兵刚刚在三峡口的一场遭遇战种痛击了鞑靼大将撒木帖儿的万人队,现在他已经按皇帝的旨意渡过饮马河,向东追击撒木帖儿的残部去了。

    大帐里当然也少不了大学士杨溥,这位与杨士奇、杨荣齐名,并称"三杨"的大学士,不仅文彩斐然,而且精通兵法谋略。说实话,要不是这位杨大人,严子乔现在就仍然在啸傲山林,做他的圣火教教主,根本就不会随御驾北征的。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就是因为有了杨大人,严子乔才有幸博得皇帝的赏识的。

    远在十六年前,严子乔就认识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了。

    那时侯严子乔还只有十八岁,就已经是圣火教的教主了,他率领他的圣火教徒众辅佐燕王朱棣,是驳杂不堪的燕王"靖难"大军中颇具实力的一支部队。

    那时侯的燕王朱棣就已经非常赏识严子乔的领军之才了,只不过见面次数不多,印象不深。"靖难"之后,朱棣登极,而严子乔不愿受封,依旧回到江湖,做他的教主。

    永乐八年的御驾北征鞑靼之前,杨溥为保护皇帝的安全,不顾军中诸将、尤其是统领御营兵马和神机营的安远侯柳升的不满,招集军中勇士和民间的武林高手,组成了一个九百余人的"健儿营",专门保卫皇帝的安全。

    健儿营的统领,就是严子乔。

    认认真真说,严子乔成为健儿营的统领,完全与杨溥无关,这是皇帝自己钦定的。这一点,资历还浅的柳升是无从得知的。

    事实证明,柳升的不满是错误的,从出居庸关之日起至班师,北征数月,前来暗算皇帝的鞑靼刺客络绎不绝,前前后后不下三十余人,好几次都避开了柳升布置的防卫线,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了皇帝的大帐,若非"健儿营"的健儿们身手了得,只怕皇帝现在也不能好端端地坐在这里下棋了。

    最危险的一次,发生在兀良哈,一名蒙古刺客化装成明军,在皇帝车驾经过时突然发难,连杀了十数名御前护卫,所向披靡,安远侯柳升也差点成了刀下之鬼。就在那刺客腾空跃起数丈,和身闪电般扑向皇帝时,严子乔已从后队踏着健儿营护卫们举起的刀枪飞行而至,一声长啸,声震十里,手起剑落,斩下了那刺客的人头。

    从那一刻起,柳升就老老实实闭上了嘴巴,再也不说"健儿营"如何如何了,而严子乔也就成了皇帝身边最红的红人,尤其当皇帝发现严子乔不仅善于指挥作战,武功过人,而且还精擅弈数,棋力与当今国手相当时,严子乔简直就红得发紫了。这次北征,严子乔当然还是要率领他的健儿营护驾。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