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江湖(18)

2025-10-09 评论

    许多疑问在脑中盘旋不去,直到天色将明,才似睡非睡膝陇了一下,就在这时候,突然一阵清脆的叮哆之声,传人耳鼓。

    高翔翟然清醒过来,揉揉眼睛,侧耳倾听,那声音又似乎十分遥远,又像近在飓尺,音韵悠扬悦耳,竟像是谁在弹奏一首异常动人的曲子。

    他幼悉音律,突然在寂寂空山中,听到这种空灵飘逸,恍若仙乐般的曲子,顿时疑心大起,翻身跳了起来,心忖道:“是谁在弹奏如此动听的乐曲?噶峰之上,难道还隐藏着其他异人?”

    但正当他准备细辨音韵来处,蓦然,那叮咯之声竟息然而止。

    怪事,怪事!

    高翔好奇之心一起,倦意尽消,一长身,窜出崖洞,挺立在水潭边缘,扬目向四周搜视。

    可是,他失望了,峰顶除了呼啸掠过的寒风,山峦沉寂如死,何曾有一丝异样的情景?

    但高翔却不承认是自己听错或是自生幻觉,因为他独居青城后山石府。整整十八年,旁的功夫不敢说,眼视、耳听、手快这三种,自信已有极深造诣,绝非常人可及,山中别无他人,为什么没有幻觉其他声音,偏偏竟是一首曲子?

    他纵身飞掠,在峰顶迅速查看一匝,见并无异状,只好重回崖洞,盘膝跌坐,内帘虚垂,默默倾神注意着四周动静。

    果然,约莫过了半个时辰,那隐约的叮咯之声,又在耳际响了起来。

    高翔提足一口真气,缓缓睁了了双眼,眸子骨碌转了一圈,不见有人,凝神细辨音源,却发觉那曲音仿佛是从两丈外一处山崖裂缝中传出来的。

    他轻轻站起身来,蹑足循声掩去,那曲音忽远忽近,甚难捉摸,时而挫骼震耳,时而又冉冉远引,宛若空谷足音,飘渺虚无,好容易被他寻到崖缝附近,音韵突又中止,只剩下余韵绦绕空际,撩人逻思。

    这时风声已停,万籁俱寂,曲音来源,又飘失无踪,然而高翔并不气馁,索性就在崖缝边仁立而待。

    渐渐东方天际已泛起一片鱼肚色,山峦隐约,又过了半个时辰,事情果不出他判断,这一次,他清晰地听见曲声悠悠,从崖缝中渗溢而出。

    高翔艺高胆大,一侧身,挤进了崖缝。

    那崖缝宽仅尺许,必顺小心翼翼在山壁夹峙中缓缓移动才能通行,但行了数十步,景象却豁然开朗。

    前面洞势陡敞,脚下一列石级,循阶而下,向右一转,来到一处宽敞的地穴。

    这地穴无论宽度和形势,都和他在青城后山居住了十八年的石府极其相似。只是石穴下层,积水成潭,而穴中奇暖,潭水冉冉蒸发出一层层雾一般的水汽,使得满穴氤氲,如处暖室,水潭波光闪闪,崖顶雪水渗浸,水珠落人潭中,再被四周山壁回应,叮咯之声竟是如此形成的。

    山腹水潭,滴水作声,并无稀奇,奇的是那些水滴落人潭水,先后有序,不急不徐,悠扬顿挫,居然组成一首无懈可击的完美乐章,入耳怡然成韵,不殊天籁。

    高翔立在水潭边,耳闻曲音,目睹这旷世难逢的奇境,一时竟为之呆住了。

    只有盏茶之久,音韵婉转而止,崖顶水珠也落尽了,高翔突然心念激动,恍然顿悟道:“这不就是桑、柳两位师伯日间在峰顶弹奏的同一曲谱么?原来他们选择此地隐居,一住十余年,竟是这个缘故。”

    半个时辰过去,水汽再凝,水滴又落,青韵复起,整个石穴,充满荡漾音韵,仍然是刚才同一曲调,分毫不差。

    高翔大喜过望,情不自禁解下肩后铁筝,在潭边席地而坐,拨弦和应,那曲调似有一种难以言述的神秘魔力,竟使他深深沉迷其中。

    一曲即毕,狂喜难抑,浑身热血奔腾,倦意全消,猛抬头,这才发现石穴顶上,被人以金刚指力,刻着龙飞凤舞四个大字:

    “天籁之音”!

    不错,似这般奇境,似这般仙曲,足可当得天籁二字,高翔欣然退出石穴,将全部食物都搬到潭边,从此,不分日夜沉迷韵律,几忘时日之消逝。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