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剑残魂(141)

2025-10-09 评论


    尔後“炼术士”修链的内丹之气,便逐渐演变成後代习武者的“内功真气”。

    之前已述说“还虚入定,近观内照,凝神入黑穴”之意,任脉丹由真气渐生由无至有,以观照真意配合呼吸,合神、黑於十二时辰之中,由子时起动内界,循行任督旋周天,由静上动复由动归静,称为“小周天”。

    尔後丹田真气可畅通三阳三阴十二经脉,以及冲、带、阳跷、阴跷、阳维、阴维奇经异脉之时,称为“大周天”。

    丹田真气气循行三阳三阴十二经脉,以及任、督、冲、带、阳跷、阴跷、阳维、阴维奇经八脉中,共经过三百六十五个穴道,这些穴道统称为“气穴”或是“经穴”、“正穴”。

    在“黄帝内经”的“灵柩”一篇中,则称为“神气游行出入之地”,就指出这些穴道是生命的根源。

    可是医家却将这些经脉气穴称为“蝓穴”或“孔穴”,而且除了这些经脉气穴之外,尚有上千个筋肉骨节的“奇穴”又称“痛应穴”,而这些奇穴又与尔後所述有关。

    人体内的三阳三阴十二经脉,以及任、督、冲、带、阳骄、阴骄、阳维、阴维奇经、八脉,除了与四肢相通外,又与五脏六腑相通。

    例如“手大阴肺经”与肺、手相通;而“足太阴睥经”则与脾、胃、小肠、大肠相通:“手少阴心经”及“手厥阴心包经”则与心脉相通……等等。

    由此可知,人体三阳三阴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相通,若是其中一条经脉的某一穴道受阻,必将使循行真气断阻,前行真气已逝,後继其气却停滞难行时,便有碍此经脉所控的肢体动作,以及损及所通行的五脏六腑气机。

    万一位於五脏六腑气血循行起端的穴道突遭封闭,必然会使内腑五脏的气血亏损,重者,立即命丧,轻者,能使人昏眩或立即昏迷,或是内脏受创,尔後定须及早救治,否则视症状经重依然有性命之危。

    举例来说,脑部某一血脉的重要穴道受阻,使血液无法循行,重者立即命丧,轻者必然使脑部缺血缺氧昏迷不醒,若延误救治便可能成为植物人。

    而全身三百六十五个主要穴道之中,其中有三十六个重要穴道,若受到重创便会立即危及性命,这些穴道便称为“死穴”,其名如下:“百会、太阳、印堂、水沟(人中)、巨颚(骨颚)、承浆、天鼎(天井)、肩井、气舍(气门)、漩玑、乳上(将台)、期门、膻中(七坎)、章门、丹田、下阴、血海、曲池、大陵、三阴焦(交)、阳冲、太溪、太冲、涌泉、天冲(冲)、风府、天颚(骨颚)、大杼、神堂、灵台、脊中、渊腋、肾俞(精促)、京门(笑腰)、腰俞、足髓。”

    以上所提的穴道,除了受到重创便会立即致人於死之外,只要施力拿捏妥当,与其馀的穴道一样,也能制人经脉中的血气,使对方真气受阻,无力反抗,或是身躯难以动弹,或是酸麻无力,却无碍对方的性命。

    制人经脉穴道的手法,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真气透入穴道制人血脉,称为“点穴”或“打穴”,另外尚有一种仅是抓掐对方穴道制人,称为“拿穴”。

    但是“拿穴”手法除了人身各经脉穴道之外,又与医家熟知的上千个筋肉及骨节“奇穴”大有关连。

    除了可抓控对方经脉穴道制人之外、尚可专门抓掐人体筋肉大穴及骨节,使人身躯难以动弹,或是全身酸麻、或是痛楚无力反抗,此种外功称为“拿穴”,又称“擒手”或“散手”,而现今所知的“擒拿术”便是源出於此。

    此种手法若施力不当,或许会伤人脉胳、筋肉及骨节,可是大多只须松弛筋骨便可复元,较重者也只须求医便可复元。

    可是有些较残忍的手法,动辄伤人筋骨,甚至断筋错骨,难以复元,便是常听的“分筋错骨”手法。

    如果……愈扯愈多了!就此打住。

    以上便是说明常提的经脉死穴来源,以及相关的内家制穴及外门拿穴的不同,因为篇幅不能全然详述清楚,所以只是概略说明浅见而已,若有缪误之处,尚请有识者不吝指教!容拙笔增长所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