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剑残魂(140)

2025-10-09 评论


    “叱!贱婢,找死……”“啊?小姐,别冲动……”

    突听帐外响起怒叱及惊呼声,并且在精光闪烁中,已有三个全身罩在黑袍内的身影,手执宝剑相继掠入帐内。

    “嗤……果然是你!”

    “当……”

    突听帐内响起一声嗤笑,率先冲入帐内的为首之人,右手长剑倏然一声脆响,霎时掌心一振,精光上扬,接而身躯一震,胸前“腹中穴”已然遭制,立即使得身躯软垂倒地了。

    拙笔的所著,以及各先进的书中,常提及制人穴道时能使人身躯不能动弹,或是手脚不能动弹,并且常提及人身穴道中的昏穴或死穴,但是从未曾明确指出为何如此?以及有哪些穴道?又为何会危及性命?

    因为写至此处时,突然心血来潮,便趁此将来源始末详述,供读者了解。

    中国武术的起源若回朔根源,应始自远古之时的军战,而内功心法则应始自春秋战国之前的长生之道,时至秦晋之期,才逐渐兴盛。

    春秋之期老子创“道德经”演释天地之道,并且与巫祝之学合而为一,才奠定了道家的天地乾坤学说。

    时至秦代,因为秦始皇追求长生之道,开始有了长生不老的学说,因此使得神仙之道及长生不老之术大兴,并且将“巫祝”改称为“方士”,提倡修链人身的“金丹大道”,以炼气养生、服丹、食药,延年益寿为主的长生之道,而“金丹大道”中的炼气养生之术,便是内家真气的始祖。

    东汉末年张陵所创的“五斗米道”奉“老子”李珥(李耳)为教祖,结合了方士的符显咒法、天文历算、星相、卜占、堪舆、医药丹术、导引服气内自心养生、祈福解厄、祭祀鬼神……等等,成为道教的前身。

    晋代之时,道教修真者如春笋林立,且各有专精,便衍生了各种不同的派系,其中以葛玄论证长生及神仙之说,使炼气养生、服丹、食药,延年益寿的“金丹大道”最获人心。

    三传其孙葛洪时,著有“抱朴子”及“神仙传”,阐述宇宙观,论证神仙及道书符咒,并且阐述断谷、服药、吞气、隐沦、变化、导引、召神、乘踏、存思、符录之学,还有金丹(行气)守真一的精气裨修表,精释神仙之道及修链内丹的养生长寿之道,因此修炼“金丹大道”更为盛行。

    修炼“金丹大道”是以“还虚入定,返观内照,凝神入黑穴”为根基,修炼体内金丹内气,养精蓄气以益长寿。

    而每个人的身体之内,原本便有气血循行,只不过修炼“金丹大道”的人,更能精修体内气血,使之充盈澎湃,以利五脏六腑的生机,因此比寻常人更能延年益寿。

    简单的说,道家练气属於意功,即入静、意守丹由、以意引气、进入虚无,可分为五段,“炼谷化精”为基础,气之始、精增多,“炼精化气”是气治任督两脉循行一周谓小周天,“炼气化神”是气行全身经络为大周天,“炼神还虚”则是心神进入虚无之态。

    当内丹真气循行任督且通达三阳三阴十二经脉,以及冲、带、阳跷、阴跷、阳维、阴维奇经异脉之後,有利全身各经络血脉的气血盈亏,便可益五脏六腑,以达益寿长生之道。

    由此,已可了解道门乃是修链内家丹气为主,至於当代逐渐兴起的少林寺,则是修链外门气功及外门硬功,尔後至明代之时,才以少林和武当为“外家”和“内家”两派的代表。

    尔後,道家旁支如春笋林立,共分为十大宗“仙宗”、“金液宗”、“聚玄宗”、“长淮宗”、“葆和宗”、“调和宗”、“南宫宗”、“苍益宗”、“健利宗”、“科酣宗”。

    其中有些以长生为目的,以修链内丹为主的宗派称为“炼气士”。

    而“炼术士”则是重法术符签罡令,遁世密法、蜕化、以练符、练数、练武、练探补为主,也就是符术、数术、武术、采补术之总称。

    “炼术士”依然习练“金丹大道”的内丹之气,只是不比“炼气士”精专,仅用以强身益寿为主而已。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