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那张厚唇方口、微微上翘的嘴角,却浮显出一股玩世不恭的流气,破壤了翩翩丰采以及令女子心仪的俊逸容貌,令人有种又爱又恨的懊恼。
西贝公子双颊微霞的仰首怔望中,身材高挑的俊逸书生续又笑说道:“这位兄台,因为小弟方才听人提及本城有几家西夷酒楼,有不少他处难见,且少有人吃过的酒食,因此心中好奇且兴匆匆的欲前往尝试,所以未曾注意兄台由廊道行至……
这样吧,为了略表歉意,可否由小弟做东,请兄台……贤伉俪及贵介同往一尝西夷酒食如何?”
神色怔思的西贝公子闻言,突然回过神来,双颊发烫、神色羞涩的慌急回礼说道:“啊……兄台客谦了!其实小弟也有不是之处,未曾注意廊道转角另一方,因此也不能全怪你的不是,况且小弟仅是慌退两步而已,并无些许撞痛,因此……”
但是话未说完,身后的书僮突然嘟嘴说道:“公子,您撞入人家怀内,当然没有甚么啦,可是您方才突然退身之时,却踩到小的脚上,那可是好痛咧!”
可是那位美貌少妇立即转首低声叱道:“别没大没小的,公子与人说话时,哪有你开口的份?”
身材高挑的书生耳闻书僮之言,因此又急忙笑说道:“方才确是在下的不是,因此在下向小兄弟赔不是,还望小兄弟担待一二。”
西贝公子似乎对惆傥公子有些好感,但是不知为何,神色上突然浮显出一股无奈之色?因此仅是淡淡的笑说道:“方才仅是出门在外常会发生之事,因此兄台不必挂齿,再者小弟夫妇皆已用过膳食,因此兄台大可自行前往大快朵颐一番,恕小弟夫妇告辞了。”
俊逸书生闻言,顿时一怔!双目中突然射出一股怪异目光,并且在俊面上也浮显出一股失望之色,但是立即笑说道:“即然如此……那小弟就告辞了!”
俊逸书生话声一落,已揖礼告辞,转身离去,片刻便消失在楼外人潮中,只留下征望无语的西贝公子五人。
此时突听美貌少妇低声说道:“公子,方才那个书生虽然温文儒雅,颇知礼仪,但是身材高挑壮实,而且步伐甚为稳健,似乎是已入太学的学子,并且在太学的骑射之艺也颇为高明,绝非一般文弱书生,若非学子,或许是武将之后……”
古代源自虞、舜之期,便有“上庠”,也就是最早期的太学,还有“下庠”则是诸侯太学,至夏代才改为“序”,商时又改称“瞽宗”。
周朝之时又将皇亲贵族的太学改称为“辟雍”,而四面另有诸侯太学围绕,南方为“成均”,北方为“上庠”,西方为“瞽宗”,东方为“东庠”,此四者太学总称为“泮宫”
时至西周时,太学已分为国学及乡学两种,凡王朝都城及诸侯都城的学堂皆称国学,属於皇亲贵族的学堂;而乡学则是一般贵族、大员子弟的学堂,因此一般百姓尚无资格入学。
当时太学中所习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除了诗书之外,尚有必习的杂学及骑射剑艺,并且已有了年龄的限制以及科考制度,每一年考一次,三年之后符合科考的称为“小成”,九年之后符合科考的称为“大成”
时至春秋之期,鲁国有一位孔子名丘字仲尼,周游各国提倡有教无类以及因材施教的思想,因此创办“私学”蔚然成风,而贵族宗法的官府之学逐渐没落,也因此出身较低的官吏子弟已能入“私学”习读,尔后各县乡皆也逐渐兴盛私学,一般百姓的子弟也可入私学习读了。
因为私学的兴盛,更使百姓的思想及所学逐渐活跃兴盛,时至战国之期,便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有了“诸子百家”的名称,尔后孔子被奉为儒家的代表,后代之人更尊奉为“至圣先师”。
可是当代各国皆有不同的地方言语及差别不同的文字,涵意也各不相同,时至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以秦国文字为主合创“秦篆”从此全中国才有了统一的文字,并且有了“官话”的风行。
秦朝为了统一思想,且不提“焚书坑儒”之罪行,当时只许士人学习秦代的律法,并实行了“吏师”制度,成为“师官”之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