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之扬、秦谢垂泪拜别秦三惭、十八婆婆,上得船去。回头依依张望,渐渐越去越远,三圣岛终于看不见了。
一路无话,十二日后,七条大船在海口靠岸。莫之扬、秦谢等伤者经调养治疗后均已大好。李璘派人去知会江浙按察使与杭州太守,分派三圣教徒联络各大分堂,纠集教众到庐山听命。庐山为李璘封地(皇上赐给王侯大臣封地,用以解决俸禄),莫之扬也布置万合帮纠集同门赶赴庐山。朱百晓、侯万通二人跟莫之扬到了杭州,大吃三天,留笺辞别。江浙已招兵五万,李璘均率领赶到庐山。加上原先已有兵马和赶来的三圣教、万合帮门下,庐山达到十三万人马。李璘重新编排军队,重用何大广、鞠开、秦谢、介寿山等人,羽翼渐丰,派人到长安禀告唐明皇。
其时唐军与叛军正在大战,唐军连连败退,很是吃紧。唐明皇听到这个消息,连日的烦恶焦虑暂时缓解,当夜与杨贵妃笑曰:我们有救了。现下有高仙芝、封常清、颜氏兄弟(颜真卿、颜杲卿)在陕郡(今河南陕县)、武牢(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一带拼死抗贼,璘儿又在庐山招集了十三万精兵强将,天不亡我,天不亡我!华清池久已沉寂,是夜又有了歌舞。第二日,唐明皇亲自起草文稿,委任李璘为山南节度使,要他调兵赶赴战线,并犒赏杰能之士,还特别下了一道圣旨,着人飞骑传书李璘。
不几日后,李璘收到圣谕,召集部将,并特请莫之扬、安昭也来。莫之扬到庐山之后,一直无有军职,反不及何大广、鞠开等人,但他并不在意,这次听李璘召见,心想:莫非要委派我军职了?一进厅门,却见李璘走下座案,持着一道黄绢道:莫之扬、安昭接旨!
莫之扬、安昭心下惊讶,跪拜下去。各将领都一片讶然。听李璘宣道:朕念莫之扬以平民之忠义,心系朝廷,率众投军,大功可嘉,封为神勇将军,佐助山南节度使李璘军事;安昭女中人杰,自绝反贼,封为大义公主。各食封八千户。钦此!
莫之扬、安昭意外之极,拜谢龙恩。各部将领纷纷道贺。何大广、鞠开、秦谢等人这才明白李璘先前为何不给莫之扬委派军职,疑惑顿消,喜不自胜。鞠开最为率直,当即说道:帮主封了神勇将军,安姑娘封了大义公主,这是天下的喜事。我看不如好事成双,神勇将军接着当个大义驸马爷便了!诸将皆附和。莫、安二人相互望望,安昭向来大方,这一次却十分忸怩,面红过耳。
李璘道:贤弟,当年太宗有训,要从谏如流,诸将领皆已表决,愚兄也从谏如流了。明日是五月二十六,正是黄道吉日。来,传我军令:神勇将军莫之扬、大义公主安昭明日成婚!莫之扬喜悦之极,说道:末将得令!众将鼓噪。秦谢出列道:禀节度使,小将曾有祖训,要事事以小师叔为师,小将与席家之女倩早有媒约,也该完婚了,特此请命,请节度使恩准!李璘稍一惊愕,笑道:准了!明日秦谢也完婚,我送你们一副对联,师叔师侄差不多,同在一日小登科!众将笑闹不已,军帐之内闹成一片。
李璘挥挥手,众人静了下来。见他又拿出一张信笺,说道:皇上还有手谕,让我率军赶赴新安,各位以为如何?众将领议论纷纷,有的道现下庐山虽有十三万人马,但练兵还不够,不宜立即出师作战;有的道既然皇上调令,那就该听从。李璘沉吟未决,道:此事各位回去仔细再想想,等两对新人完婚之后再议罢。
次日,庐山张灯结彩,大摆筵席,为莫之扬、安昭及秦谢、席倩两对新人完婚。席间,梅雪儿不知怎的高兴不起来,暗暗思忖:永王虽已许我将来纳为王妃,可他早有正室,我哪及得上安昭姐姐福气好?悄悄抹去眼泪。
洞房之夜,莫之扬揭去安昭霞帔,见新人凤冠闪动,红衣映衬,愈发显得国色天香,典雅华贵,不可方物,不由喜道:昭儿啊,昭儿!我莫之扬终于盼到这一天了。挥掌击灭红烛,搂住安昭。安昭吃吃笑道:莫郎,这样还不行,你猜出我一个谜语,我才依你。莫之扬简直要晕过去,催道:快说,快说。安昭道:是两个字。一个字是头比天高,亲亲个郎,一个字是左七右七,横山不移。莫之扬哪有心思,胡猜几回不中,讪讪笑道:你说是哪两个字?安昭笑道:头比天高,亲亲个郎,这是夫字。左七右七,横山不移,这是妇字。你要和我做夫妇之事,却连这两个字谜也猜不出来。伸指刮他鼻子。莫之扬抓住她的手趁机按住,忽然心中一动,道:我也有个字谜。何必人去才知,你猜得出么?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