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陈国主更是屡屡遣使北上,为陈国太子求聘大周皇室女子为太子妃,希望永结亲好。
翠薇宫的郑妃闻知陈国派使求聘太子妃的实情后,思忖贺公主至今未嫁,尉迟公子至今未娶,此事一直是陛下的一个心病。若能把公主嫁到南朝,太子和李妃一党在大周朝廷的势力便不会再骤然增强了。陛下的雄心是尽快荡平天下,即令公主嫁到南朝陈国,漫说是做太子妃,就是做了南朝的皇后、太后,几年内南陈国破族灭,不仅贺公主与武帝父女之间会滋生怨仇,就连李妃也会因此与武帝结怨……
这可是一箭双雕之计!
郑妃见陛下与幼子元儿父子两人正逗得开心,从一旁望着武帝的脸小心地说:“陛下,臣妾闻听南陈派使为太子求聘太子妃,臣妾想,公主如今年岁渐长,毕竟不能再延耽下去了。臣妾闻知大长公主常为尉迟公子的婚事流泪忧虑。若将公主嫁与南陈太子,不仅两国联盟有诸多益处,尉迟家也好另做打算了。南陈本是繁华富贵之国、四季如春之地,将来太子继
位,她便是大陈国的元皇后。两国间必然情义笃好,再无争端。”
武帝微微点头似有所思。他岂不知南陈是四季如春的富庶之乡?然而眼下之大周已非当年,一定要靠儿女联姻来增强国势。正好相反,若把爱女远嫁他国,将来必会成为自己用兵时的最大顾虑。
郑妃毕竟说准了武帝的一样心病:女儿一天天年长了,留在宫中终究不是长法。听说大长公主的孙子尉迟公子至今仍不肯婚娶,每念此事,武帝便忍不住会心生烦躁。
虽说武帝并未把郑妃的提议当真,然而李妃留在郑妃宫中的心腹却很快来到紫云殿,把郑妃撺掇陛下将公主远嫁南陈之事及时禀报李娘娘知悉。
李妃想,这个郑妃的用心实在恶毒!明知陛下志在南北一统,将来伪齐亡灭,接着便是举兵伐陈。郑妃这分明是想把自己女儿往虎口里送啊!
李妃一时恨不得剥其皮、食之肉方快之!又担心这两年来,女儿和父皇之间的父女感情渐渐生分,武帝若真依了那郑妃的主意,诏令女儿远嫁南陈的话,凭女儿的性情,恐怕一时就要祸事临头了。
李妃一时便焦躁起来。辗转思忖了两天,到底也没有拿个两全的主意来。
李妃哪里知道:这段日子以来,公主其实对自己可能面临的所有灾难和意外都有了防备。她自然清楚,自己眼下这样子是不能在宫中久留的。也知道自己离开大周皇宫的时机到了。只因牵挂母妃,所以一直犹豫未决。当母亲前来告诉她,郑妃可能会撺掇父皇把她远嫁南陈的消息时,贺公主不仅没有半点惊惶,反倒好言安慰母妃起来。
公主私下早已打探清楚了:眼下有一处可容自己修行和存身的地方——嵩山初祖庵。
当初,父皇下诏断灭三宝时,大周境内所有寺庙僧道全被驱除还俗,只因为初祖庵出家的几位比丘尼全是前朝魏国、大周皇室的后妃和公主,而众尼又不愿回宫,朝廷也拿她们无奈,所以才被特别敕令留在庵中。
她决定到那里去。
其实,选择到初祖庵修行,重要的一个原因只有她自己清楚:那里离翰成哥隐修的地方只有一山之隔!
她早已拿定主意:只要自己离开皇宫之前把事情做的机密,及至到了山寺、尼坛剃度,父皇即令知道她的下落,也无法再逼她回宫了。这样既连累不到母亲和哥哥,也连累不到翰成哥和奶娘了。
当她把自己的心思告诉李妃后,李妃惊呆了半晌,虽心下悲伤难禁,却也想不出别的能避眼下一时之祸更好的法子了。然而,公主是个女孩子家,自己怎么放得下心让她孤身一人到那豺狼出没、寂冷荒凉的山林野寺去度日?而自己眼下也不能陪她出宫,因为如此一来,不仅更会激怒陛下,最终还会连累到太子和小儿子汉王。
李妃记起一个再稳妥不过的人来。
当李妃叫过奶娘秀月,说公主要到嵩山修行避祸,却又放心不下她一人离宫的话时,秀月即刻提裙跪地、满面是泪的恳求道:“娘娘!娘娘对奴婢一家恩重如山,奴婢就是为娘娘死了也难报一二。公主若一定想到山里先清静一段日子的话,奴婢恳求娘娘恩准奴婢出宫服侍公主。那里原本是奴婢的故里,乡里乡亲的有什么事也好照应,请娘娘答应奴婢吧。”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