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所率的这支兵马在外转战已经数月了。此番大捷,属僚们都急着要归京报捷,与父母妻儿团聚。若带着这一万多俘兵归国,大魏士兵就得把口粮分出来供给这些敌国俘虏,而他们自己就得忍饥挨饿。
大将军沉吟不决。
左右辅将眼中出血,一齐叫嚷:“请大将军下令斩杀!”“大将军!你看看我们惨死在这里的五千兄弟吧!大将军岂可再存妇人之仁?”大将军的副将高喊。
“将军莫非忘了我大魏两万降兵被梁军坑杀的事了吗?”另一位佐将又喊道。
去年春天,大魏与大梁在雍城一战兵败,两万大魏降兵被敌国下令尽皆坑杀。
那其中,就有大将军刚满十六岁的胞弟。
大将军砉的一声抽出佩剑。
这是一把样式古旧拙朴的青铜宝剑,在夕阳下反射着不太刺眼的辉光。剑柄镶嵌着北斗七星状的蓝宝石。眼下,虽说人们大多开始使用剑光厉烈逼人的钢剑了,他却一直只用这把青铜宝剑。它曾陪着大将军的祖父和父亲南征北战,为家族赢来了万户封邑和广袤连绵的良田山林,赢来了世袭九命一品开府大将军的武职和贵族封号。迄今为止,不知有多少敌国官兵在它神利的剑刃下身首两异。
大将军手中宝剑掠过的同时,低头跪在他坐骑跟前一个降兵的脑袋眨眼便落到了地上。
左右属僚皆知:这是大将军斩杀的命令!于是,那些跪在地上、手无兵刃的万余敌国降兵,被大魏的几万兵卒横刀血刃,眨眼便斩杀殆尽……血气扑天扬起。
大将军送剑入鞘的刹那,无意间扫了一眼脚边那个被自己削掉的脑袋——那脑袋正好面对着他,上面竟然布满泪痕!更可怖的是,那张稚气的脸上竟然生着和自己十六岁的胞弟一模一样碧澈的大眼睛!大将军惊呆了:那一双眼睛,此时竟大睁着和他对望,接着又跌下了一串泪珠儿后,才渐渐地没了光泽……这可是戎马杀戮多年从未遇到过的罕事!大将军突然觉得胸口被人击了一锤似的,顿然作痛……他慌乱地跨上马背,欲尽快离开这里。
当他纵马走出山坳时,看见随着一阵卷着黄沙的狂风,从远处拥过来一群衣着褴褛的百姓。他们一路悲哭着,有的手里拿着衣衫、有的抱着干粮,朝着大将军身后的山坳奔去。
大将军似乎明白了:这是那些家在附近的敌兵的家小们赶来送他们的亲人上路的。
他们还以为这些俘兵被敌国打败后,会像往常一样,只是被押到异国去做奴为役的,却不知此时这些俘虏统已成了刀下之鬼。
就在这时,大将军突然看见人群中走过来一老一少。老者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年轻的是一位媳妇装扮。两人满脸泪水地相携相搀着,一路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地朝着战火未熄的那个山坳奔去——大将军心下不觉一惊:这一老一少怎么像自己年迈的母亲和年轻的媳妇?她们……怎么寻到这里来了?自己莫非是在梦中?大将军定了定神,才发觉是自己看花了眼。原来这一老一少的打扮酷似自己母亲和媳妇平素的穿着。
虽说是国家重臣、贵族后裔,因府中世代以俭朴传家,因而除了喜庆节日,母亲与媳妇平素的打扮和一般民间女子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望着这婆媳二人,大将军心想:转战南北,离家数月,兴许自己太思念家中的老母和快要临产的媳妇,所以才生出了错觉。
然而待那婆媳走得更近一些时,大将军似乎又有些迷茫了:她们的面目看上去怎么也如此熟悉?自己果然像是在哪里见过她们的啊!看那老婆婆,她拐杖上系着一条白绢做成的招魂幡,招魂幡于向晚渐凉的风中呼呼啦啦地摇曳着。
大将军又望了那少妇一眼——天哪!怎么那年轻女子也挺着一个足月的大肚子?大将军如坠雾里:也许,也许她们正是自己的老母和媳妇吗?他费力地思索:如果不是自己的老母和媳妇,那么她们婆媳又是在为谁招魂呢?儿子?丈夫?父亲?他转过脸去,目光一路追随着她们。
蓦地,一声苍老而悠长的呼唤,把他从似梦非梦的状态中骤然惊醒:“回家吧——娘的儿!”“回来喽——”大将军骤然之间像是被雷电击中一般,一下子愣在了那里!那声音,那召唤魂魄归来时拖着长长尾韵的声调,怎么和自己母亲的声音一模一样?他记得儿时父亲和兄长战死远方,自家母亲也曾牵着自己的手,打着这样的招魂幡,在荒野踉跄奔走,也是用这样的声音,一唤一答为父兄叫魂的……大将军突然生出巨大的恐惧来,一时如同得了热病一般全身发抖:天哪!莫非……我已魂断沙场了吗?莫非刚刚结束的那场大捷根本就是一场虚幻之梦?“回来吧——娘的儿!”招魂的声音再次响起。大将军一面紧紧地捂住耳朵,一面狠狠地朝马背抽了几鞭,想逃过这可怕的幻视和幻听。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