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臂方丈(75)

2025-10-09 评论


    姑嫂二人寒暄了一番,大长公主也不拐弯抹角,当下就把事情说了一番。

    一位是大周的皇太后,一位是大周的大长公主,姑嫂二人私交又一向甚好。一个是你的嫡亲孙子,未曾聘娶;一个是我的嫡亲孙女,也没有定下人家。老太后又是刚刚见过那尉迟公子,心下已经见爱,见大长公主亲自来提亲,以后亲上加亲的,又岂有不乐意之理?两位老太太主意笃定后,老太后着人把武帝叫来说了此事。武帝元宵节那天在看台上也亲见了尉迟公子的骑射之术和英姿,心下也以为没有不妥之理,但却未敢答应太后,推说皇室诸王和公主的亲事都要通过朝议方可最后定夺。

    但毕竟要促成这桩婚事的。一个是自己的母后,一个是姑妈大长公主,武帝也没敢推托得太久,武帝便把齐王、赵王、陈王、滕王几位弟弟,加上宇文孝伯、王轨等心腹召到殿上议定。

    在公主和尉迟佑的这门亲事上,因尉迟家族本身就是驸马世家,又与齐王、窦炽、杨坚皆无大的积怨,故而诸王和大臣倒也都乐意成全。

    只是武帝仍旧还有些顾虑:宇文氏和尉迟两家皆是胡人。按前朝大魏以来的祖制,两家的子女首先应考虑与汉族中的大姓通婚。只有汉族世家子弟中没有合适人选时,才能考虑在鲜卑本族中择婚。

    孝伯奏道:“陛下,虽说自鲜卑入主中夏以来,为了天下的长久稳定和睦,自前朝孝文帝起,他本人就率先娶了汉姓女子做皇后,接着又令自己的子弟和鲜卑贵族全都娶汉姓女子为妻,并且禁说胡语、禁穿胡服。后来,就连婚丧嫁娶也都依循了中夏汉人的礼仪习俗。迄今百年,其实当今大周朝廷诸公当中,又有谁能真正说得清自己身上究竟有几分是汉人血缘、几分又是胡人后裔的?”齐王道:“陛下,尉迟家世代功勋。尉迟公子虽无功绩,却文武过人、仪貌超群,如今小小年纪,又代尉迟父兄十数人孝敬皇姑母大长公主,使父兄安心守疆,其孝义可嘉!”长孙览也道:“陛下,虽说按朝廷规制,王公子孙除世袭之外,未有功勋者不得晋为上品。但尉迟父兄十数人征讨南乱、平定蜀地、治理秦川数有大功,故请陛下以此再加封一位子弟,以示圣眷。”众臣皆随声附和。

    于是,尉迟公子从四品闲职晋为从三品辅国将军之职、西都郡公的爵位。同时诏命尉迟佑留守京城,协助堂兄尉迟运总宿皇宫兵马诸务。

    元宵节刚过,贺公主便被母亲带来的一个意外消息震惊了:父皇已经和朝中大臣议定把自己聘与大司马尉迟迥的儿子尉迟佑公子为妻!贺公主似挨了一闷棍,呆在那里半晌说不出话来。俄顷,她突然长跪在母亲面前失声痛哭起来!因满腹心事无法明说,竟是越哭越痛,任凭母亲怎么问怎么哄,始终说不出一个字来。

    李娘娘甚是诧异:女儿长这么大,除了陛下要她去突厥和亲那次,还从未见她在自己面前如此痛哭过!就是那次突厥逼亲之时,公主还敢拼死反抗,也能说出为何不肯嫁突厥太子的缘故。这次为何只是痛哭如此,却说不出缘故来?娘娘一边拉她起身,一边劝慰道:“女儿快起来!女儿如此伤心所为何故?这次父皇不是把你远嫁他国,而是三代王公、驸马世家的尉迟府上。女儿自小与佑公子也曾相识,元宵节那天又见过他,无论学识相貌还是骑射武功样样过人。这样的人物,女儿还看不上吗?”因见公主仍旧悲咽不已,李娘娘更是惊愕不解了:“女儿,为了你,父皇又格外晋他为三品武职。将来效力朝廷,自然还有机会晋升。依娘看来,这门亲事并无什么不妥之处,我儿何故竟致烦痛如此?”末了,在李妃的细心盘问下,公主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了自己的心事。不料娘娘闻听大惊失色:“天哪!这如何了得?你……你竟忘了你是大周公主了吗?尉迟公子哪一点不比那个奶娘的儿子强啊?你竟敢……”“凭他是神仙圣人,女儿此生非周家不嫁!”“我儿莫非糊涂了不成?漫说你是堂堂的大周国公主了,就算一般皇族子女的婚嫁,也必得听命朝廷的。就算没有尉迟家,你父皇也自会把你嫁给别的家世显赫、数代王公之家的子弟。哪里会允许你嫁一介寒门子弟、宫中仆妇的儿子啊?!”娘娘又气又急地流泪劝说公主。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