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臂方丈(92)

2025-10-09 评论


    据悉,大周境内佛道二教的寺院庙宇竟已高达四万多所!这些寺庙无不香火兴旺、信徒繁众。各寺庙不仅拥有大量的寺产庙田、修信弟子,更拥有大量的佃户和奴婢。仅东西两都长安、洛阳附近的各大寺院内,释老弟子便已高达三百万之众,黄服之徒也已高达百万——竟夺大周百姓人口的三分之一。

    武帝不觉怒火中烧——自贺公主以礼佛为由的抗婚之变后,又有两位皇族女子也以礼佛为由拒婚出家。那时他虽对佛教已生出几许的厌恶,却并未引起警觉,以为佛道二教毕竟可以帮助朝廷教化民众,替朝廷安抚民心。如今才发觉,放任二教的结果,竟已导致国家御敌作战无可征之夫,百姓居家耕田也无成年丁力了!桃李灼灼的三月,武帝带着七八个侍卫悄悄出京,一路微服潜行,分别到大周境内各大伽蓝寺院暗察私访。

    一行人来到少林寺时,正赶上一场法会。

    虽说在东西两都附近,武帝也见识了各寺庙道观香火旺盛、信众如云的场面。他却没有料到,就连这深藏于嵩山幽谷中的寺院竟也是香火信众如此繁盛!刚一踏入少室山地界,武帝便被法事的盛大场景震惊了:从四面八方赶来朝拜的善男信女们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地径直拥向掩隐于密林幽谷中的少林寺。站在半山向下望去,只见各处山路和官道之上,成百上千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成群结队地各自携着布施香火,沿着崎岖小路或是官道马路拥向寺院。人人一脸敬仰,个个口中念佛。未及山门,朝山拜佛的信众们便开始匍匐在地上,对着山门三步一叩、五步一拜起来。

    过了少林寺山门,大雄宝殿前便是大法会会场。面对讲经说法的住持和高僧大德,信众们更是无比虔诚地顶礼膜拜,万口一声地祷祝默颂。他们的神情眉目之间,洋溢着无法遏制的圣洁敬慕,绝无半点的勉强和做作。

    亲临其境,谁也不能不承认:这些信众对教会长老的崇拜确实是发自肺腑的仰望和敬畏!是来自灵魂深处的渴望和拥戴!武帝亲眼目睹了宗教信众对佛菩萨和高僧大德的崇仰信奉,远远超过了百姓朝臣们对帝王君主的崇仰之情。他站在那里,望着面前法会的盛况,联想到俗世的百姓朝臣们,虽对至高无上皇权帝威充满敬畏,却又怎似这种发自内心的崇仰亲敬?在俗世臣民们表面的卑恭之下,其实随时可能隐藏着谋逆和仇杀,觊觎和颠覆。也许,这正是王权与宗教的不同。王权只有靠血淋淋的战争杀伐和强权武力才能达到征服天下治理天下的目的,而宗教则是通过安抚、感化、关爱、劝诲而使信众们心甘情愿地归顺一如羔羊。

    武帝冷冷地打量着身着金绣袈裟、正在讲经说法的高僧大德们,沉碧的眸子中隐藏着威严的阴郁之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己才是大周国真正的主人,岂容任何个人来分割帝王权威、任何阶层凌驾于朝廷之上!自前朝北魏至今,朝廷对佛道二教始终都持宽容的态度。这是因为宗教寺院确有着它可以帮助朝廷教化民众、抚慰民心的作用,是众生身心疲累不堪、苦难沉重时一方寄托梦想的特殊场地。然而,一个国家的百姓不能全都跑到佛寺道观里来做梦!更不能和王权统治形成竞势和抗衡!因为,没有朝廷强大的财力人力,没有军队将士的杀敌御外,谁又能保证一方水土上众生的安宁?身着丝布常服的武帝伫立在人群当中,眼望着法会盛景,耳听着寺内钟鼓齐发的雄浑回响,在撼人心魄的佛号声中伫立不动。

    他虽藏身于众生之中,却又高于众生。他俯视着天下,冷冷地打量高僧大德如何带着他们的虔诚信众共同去做一个飞达天国极乐世界,飞向大自在、大自由的美梦。

    几位平民着扮的宫中武士,貌似在听经说法,实则却是在严密地巡视四周,警觉地保护着武帝的安全。

    法事将要结束时,信众在高僧们带领下的持号诵经之声,一如雷声穿过云层回荡于中岳嵩山群峰诸崖间……亲自勘察了境内佛道两教实情后,武帝立马召集文武百官,就佛道二教泛滥对国家百姓的弊端,令朝中文武群臣和民间人士上疏奏明各自见解。

    几天后,上大夫来和转来了一份题为《省寺减僧疏》的奏折,武帝当时就被这份奏折给吸引住了。他一边批阅一边叫好,还不时用红笔圈圈点点:“国治不在浮屠。唐、虞无佛屠而国安,齐梁有寺舍而祚失。无浮屠以治国而国得安……”奏折中还反复论说朝廷不应为少数僧侣谋,而应为天下百姓谋,若能“废除佛道,便可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从此,一个“六合无怨纣之声,八荒有歌周之咏”的清明盛世便会呈现于人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