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臂方丈(93)

2025-10-09 评论


    阅完奏折,武帝把来和召来细细询问了一番。来和奏明武帝,说上这份奏疏的是一位来自益州的游士,姓卫名元嵩。此人不仅精通阴阳历术,且善于触物唱咏。

    有关他的出身经历,最令武帝感兴趣的就是这个卫元嵩原也是佛门僧人。只因亲眼目睹近世以来佛道二教过盛过滥,预感任其下去不仅将成国家百姓之祸患。因水满必溢之故,最终佛教本身也会因此滋生灾厄,受到连累。于是,他在师父的支持下毅然去寺还俗并开始游说于天下。

    武帝从这份《省寺减僧疏》奏折中,发觉此人文采过人、胸襟不凡。于是令来和亲自传旨,召卫元嵩进宫。

    卫元嵩奉旨进宫觐见时,引经据典,畅所欲言,并当面奏请武帝以国家百姓为重,立即削减二教。同时还提议:以朝廷之名召集三教名流成立一个信道观,专门研究释、道、儒三教的精髓义理,以博采众家之长,从中撷取出可以辅佐朝廷治理国家、教化百姓的一套要策。

    这个提议也令武帝觉得耳目一新,因为三教中的许多名流其实都是博学多才之士。

    如此一来,他们的才学便可拿来为朝廷治理国家所用了。

    与卫元嵩的一席叙谈,武帝发觉这个其貌不扬、一身布衣的游方贤士,不仅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宗教义理和治政方略上也有一套过人的见地,决计破例晋拔为大周文治的辅臣。并即刻召宫尹和内史官拟诏下去:立即成立信道观,任卫元嵩为掌管信道观的要员,同时晋封卫元嵩为蜀郡公,邑两千户。

    统阅了一番百官和三教名流论说佛道二教的奏折后,武帝已经成竹在胸了。

    他又令内史官下诏:召集大周文武百官和境内黄老名士、释迦高僧和儒家名流,就释道儒三教于百姓国家的功过利弊进行廷辩。

    浩阔的大德殿前隐隐透出一种肃穆而焦灼的气息。今天,众人似乎都有了一种预感,此番廷辩极可能关乎着各教的存亡去留。廷辩开始后,各教首领之间争辩甚是激烈。道教首先攻击佛教奢华不净,佛教则揭露黄老之玄虚不实。儒家名流则从维护朝廷政权、国家稳定和中夏正统文化为本,不仅对佛教的“捐六亲,舍礼义”给以无情驳斥,也对道教的虚幻荒诞发起了激烈的抨击。

    三教各自虽引经据典、据理以争,但佛道二教明显已感到了某种不祥的征兆渐渐逼近……廷辩结束后,释老二教几家大寺庙的住持不甘罢休,私下的争辩仍在激烈持续着。

    后来,两教中几家名寺大庙的掌门和住持竟然向对方公开挑战,最后决定摆下擂阵以决胜负!此番擂阵不以武力制胜,也不以论辩而服人,而是以两教共同修炼的功课——坐禅斗法一决雌雄。

    斗法的擂台设在嵩山大法王寺前的开阔地上。

    两教各自将本教的主要经卷并排摆列在草地上,封上树枝,周围架上柴堆,然后点火焚烧。

    火把投入柴堆后,一股山风骤然而至,风卷火舌呼啸着一下扑向了两教成捆成摞的木竹经卷或是纸绢经卷法物之上。

    中岳少室、太室两山七十二峰各寺庙道观的两教住持和弟子数千人,在各自教主的带领下,环围火阵,道徒居东,僧众居西,开始阖目跏趺禅坐,各自或是念咒或是持号。

    四处围观的百姓和看客约有近万人之多。众人眼见柴堆上的火苗腾天而起,巨大的浓烟挟着柴草树木的哔剥炸裂声滚滚入云。

    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喉咙眼里——人们眼见着那熊熊大火中一串串的黑蝴蝶随风而舞飘向半空,也听见那些用竹木所写的经卷书册在火中令人心惊的哔剥炸响声。

    整整一个时辰后,众人才把燃烧已尽的烟灰扒开,一齐围上前去瞅时,只见灰烬下面所有佛教经卷法物竟然全部安好无恙!其余各经卷器物全部化为乌有。

    周围的观看者和两教徒众无不为之感到惊骇!觉得冥冥之中似有一种无以言说的神秘气息笼罩在这片圣山佛林和神仙福地……目睹了两教斗法的全部场景和过程,慧忍陪师父回少林寺的路上,对刚刚发生的一切感到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奇。他询问大禅师何故?大禅师沉默良久后问他:“柴火点燃时,徒儿心想何事?”慧忍道:“徒儿一心默诵佛号,祈求佛祖佑护那些珍贵的经卷法物。”大禅师点头道:“众僧一心,心诚则灵啊。”武帝志在废黜佛道,独尊儒术。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