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熹纪事(328)

2025-10-09 评论


    早回来了,门一开就进来了。

    知道他去哪里了?

    王桂扁了扁嘴,回太子爷,又没跟上他。

    就这么难?段秉叹了口气,可见兵不贵多只贵精。

    王桂惭愧道:太子爷恕罪,这个差事奴婢是办不了啦,白白耽误太子爷的大事,反不如交代给别人做。

    别人又是谁?段秉道,你要是想着偷懒,直说就是了。

    奴婢怎么敢偷懒?王桂道,奴婢觉得自己就是蠢材,帮不了太子爷。

    段秉道:嗯,你倒说说看,治得了如意的又能有谁?

    苏先生啊!王桂跟着段秉一路走出来,太子爷路上想想,奴婢说的是不是有道理。

    段秉怔了怔,道:王桂,这话怎么说?

    王桂笑道:太子爷不记得了?前一阵因太子爷授意,苏先生和如意往来甚密,那两个月,如意特别安静,也不肯多出门。

    段秉深以为意,此处闲杂人等不少,不便细谈,四下扫了一眼,道:再说吧。

    现在已无暇关心如意的动向,今日首要的一件就是说服大理王出兵龙门这天早上,大理王叫进来的臣工还不少,静远殿上黑压压站满了人,段秉身处大理王宝座下首,神情恭谨,屏息听完众臣的奏本,不住点头。

    大理王段希上了些岁数,坐不到一个时辰便觉有些吃力,他喝了口茶,摆手道:行了,寡人要稍作休息。他缓缓起身,一边对着宠信的太监嘀咕:早知道便少叫几个人。

    那太监陪笑道:谁能比得上王上日理万机,这些事交给谁办也得十年八载的,谁叫王上挑上这付重担了呢?

    这些话只有离着最近的段秉听得见,他满心的不屑也只敢在鼻子里嗤笑,见段希就要起身入内,忙跟上两步,笑道:王上,臣等还有些要务上禀。

    段希立即收住脚步,回头道:既是要务,当然是要听的。

    大理王有点不情不愿地坐了回来,这样的迁就早非父亲对儿子的宠溺,自段乘为段秉所杀,大理王段希便对次子心存顾忌,有时当着群臣的面,甚至会流露出些微惊恐。哪怕是他谈吐中不经意的畏缩都会令段秉苦恼不已,众目睽睽之下,有这么一位整日惶惶不安的君父,就算段秉竭尽全力,也撑不出忠臣孝子的体面来。

    臣弹劾莸柔郡守金开文。段秉躬身道,本月二十日,莸柔郡城大火,郡守金开文于火势蔓延之际,竟弃百姓于不顾,擅自携眷出城避祸,玩忽职守,致莸柔城城池焚毁近半。

    漫不经心坐于宝座的段希突然抽了口冷气,你说的是金开文么?

    正是。段秉垂首,将奏本高举过顶。

    太监忙接过本子奉与大理王,段希咬着牙默默翻看,脸色却禁不住发青。大臣中已有人不露声色地微笑起来。

    段希还是储君时便与金开文的叔父金相迈交往甚笃,段希继位也多亏金相迈周旋谋划,至段希登基后,金相迈更是位极人臣,其子侄十多人在朝中都先后掌管要职,金氏一门的权势因而登峰造极,大臣中对其腹诽者甚众。

    段秉野心虽大,却难得处事公正,颇有些明君气度。他储君地位既定,自然要逐步整顿朝纲,洗刷朝廷糜烂风气,拿金开文开刀,大有杀一儆百之威,弹劾一出,附和的人决不在少数。

    段希早知段秉心意,只是金相迈虽提携照顾子侄,有失妥当,但说起他本心来却对段希忠心耿耿,至中原大军南下掠地,他苦苦支撑残局,可谓呕心沥血,不过四十多岁,便忧劳过度,病死了事。段希此后对金氏看顾颇多,也是看在故人情分上的原因。

    这个段希气得几已说不出话来,喘了口气才接着道,金开文于莸柔地方上,口碑从来颇佳,就是吏部的考绩也是不错的。说他火势蔓延之际弃城而出,是否证据确凿?有否人证物证?是否居心叵测者诬告?汝现已是储君,行事阅人都当公允慎重,弹劾金开文之前,有否撤查仔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红猪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