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确是可通外方,但如此情形,除了神仙,可以化身燕雀飞升,凡人又焉能走出啊!
因此我们的小书生,立感一切绝望,惟有坐以待毙,葬身在这山腹地穴之中了。
同时他久未饮食,饥渴难耐,本能的就地掬饮几口池水,但觉十分甘芳。
且百感交集,深恐圆孔中月华逝去,不禁木然抬脸注视,心随神往,无限怆然!
可是也就适于此时,偶然游目所及,只见孔口竟意外的生有几茎绿草,形似芝兰,幽香扑鼻。
尤其中结一颗朱实,鲜红夺目。
更因洞顶不高,随手可及。
故而他,立刻饥不择食的,摘下送到口中。
并觑月影已移,废然移步就洞侧干燥处坐下,习惯的按天都仙客所传心法,闭目调息养神。
如此也不知经过多少时候,当他二目微张时,骤觉全洞光明如昼,触眼纤毫无隐,马上惊喜交集,只当又有什么奇迹产生,一跃而起。
不过经过一番查看,又恍觉石穴并无异状,一切如前,找不到何以光明的丝毫线索,困惑万分,百思不解?
他就绝想不出,这种原因,乃是适才无意之间,采食了洞顶那株九天仙种,千年一熟的“七叶灵芝”实,自己已目能夜视之故,又不自知的得了一次旷世难逢的奇缘了。
良久,他还总以为这是有生机的现象,想找出答案,低首沉思。
不料恰好二目正对池水,发现清澈见底,内中有一块平整如盘的大石,周绕青翠的苔痕,水波荡漾,绝不类他处,何况天生也不会这等奇巧,因此登时生疑。
好在池水深不过半尺,加上衣履反正已满染泥秽。
于是始则俯身以手检视,继而干脆入水,双足并立石盘之中,沉气使了一式“千斤坠”
下压。
试想他身具六阳三阴两种奇功,这一蓄势下沉,其力何止千钧。
只觉身形刚刚向下一挫,立刻便双脚如同虚陷,哗啦一声,不仅直没池中,闹得冷水浇头,满身淋漓,而且眼前更换了一番景象。
这时,我们的小书生,既惊喜交集,并恍疑许是又和前此在五鬼巢穴落魂殿所经的那类幻景。
是以也不惶移步,先暝目收摄了半天心神,才敢抬眼细看。
但见存身之所,乃是一间光怪陆离的大石室,顶上满嵌大小明珠,布成星象,闪闪生光,宛如夏夜晴空一般的奇景,使人胸襟一畅。
适才坠落之处,也恰为“太阴”运行部位,乃是一个栲栳大,半球形可以翻转的白色晶石。现时群星拱照,流辉四射。
彷佛此间主人,极其爱月,也由此而使燕凌云,立疑此洞,乃是狐仙鬼怪所居,不禁登时满身毛发悚然!
因为幼时曾闻老人传说,狐精以及山魑拜月之事。
证之所见,上洞岂不正是它们行吐纳,吸收月华的所在哩!
再张目四顾,四周洞壁全是各色各样的浮雕,包罗万象,有飞禽走兽,也有人物虫鱼,或坐或卧,或飞或扑无一雷同,悉皆栩栩如生,似欲离石而出。
尤其全洞通体浑然,看不出何处有门户通路迹象。
最奇的是石室地面,居中数丈方圆之处,却光洁如镜,且满布纵横密织的纹理,与顶上天象,四壁圆形,交相掩映。
此外,仅见四隅各有一具大石柜,便别无所有了。
可是正当他,拟欲举步,低首下视时,却发现双足正踏在一只硕大绿毛龟背之上,不由大吃一惊!
不过再定神一看,此物似早已萎化多年,只存一具躯壳,且上有斑剥篆文,“万象归元宝签”六字。
这时燕凌云,也顿时福至心灵,胸中一动,立悟此间必是古代一位奇人修真之所。
同时更猛忆起,不久以前义兄独行叟所授掌法,正与此同名,据说乃是一位无名异人所传,亦系集大千世界,各种生物动势而成。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