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待天倾(2)

2025-10-09 评论

    中岳嵩山,古称太室山,位于河南登封县北。其山由东面太室山与西面少室山相向耸峙而成,山势俊拔,峰峦叠嶂。上有中岳庙、嵩阳书院、嵩岳寺等多处古迹,其中以中岳庙年代最为久远,据言始建于秦,乃最早的道教庙宇之一,历为君王祭祀祈天之地。中岳庙西十里的嵩阳书院,是宋代八大书院之一,程颢、程颐皆曾于此讲学。

    嵩山西面的少室山,山势延绵,群峰拔地倚天,突兀争秀,境伟景奇,蔚为壮观,自古便有九鼎莲花之誉。

    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松竹相依,飞瀑激溅,却别有一番清幽气象。山阴一片茂密的丛林之中,座落着一处静谧肃穆的寺院,因少室山地势而名曰少林寺。

    该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乃孝文帝为天竺僧跋陀落迹嵩山、弘传佛法而建。孝明帝孝昌三年,天竺僧达摩亦来此阐释妙义,面壁九年,静坐修身。后达摩被世人尊为禅宗初祖,少林寺亦因此名扬天下。

    少林自建寺以来,经逢数朝,默视百代,其间几度兴衰。至明天启年间,早已是风雨千年、众生尊仰的名刹古寺

    这一日正是金秋时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满山黄灿灿一片,煞是好看。沿山脚下一条青石道上走来三个僧人,为首一僧六十多岁年纪,脸上虽已爬满皱纹,精神却甚是矍铄,此即大步上坡,脚步颇为轻快。

    这老僧身后二人,年纪都在三十四五岁左右,一人生得高大威猛,目中精光迸射;另一人略显瘦削,目中却不见有何神采。二人跟在老僧身后,都是不住地东张西望,显是第一次来到此地。

    只听那高大僧人道:师父,这条石道恁地宽敞,我看每块青石都有丈余长、尺余厚。当年修时定然费了不少人力吧?那老僧道:此道乃唐高宗入山拜佛时所修。嵩山山势陡峻,本就难于行走,这条道却从山脚下迤逦通向寺院,想来其时必费了许多周折。那高大僧人哦了一声,自言自言道:少林派当年,可风光的紧呢!那老僧轻叹一声,摇了摇头,又复上行。

    一路无话,少时来在山门前。那瘦削僧人望了望匾额上少林寺三个大字,深吸了一口气,上前叩打门环。片刻,山门内转出一僧,打量几人道:几位师傅那瘦削僧人道:烦师兄通禀一声,便说五台山显通寺妙清方丈到了。那少林僧闻言,忙合十道:不知大师远来,确是怠慢。大师请进。说罢引三僧入寺。

    那老僧进了山门,游目四顾,现出古怪神情。那少林僧恭声道:大师且随我到西首禅室少坐。那老僧微微点头。

    少时来到一间禅室。那少林僧请几人坐定,又吩咐两个小僧上茶,跟着道:大师少候,小僧这便去禀告方丈。说罢出门去了。那老僧坐在室内,浏览四壁,神色变幻不定。他身旁两名弟子则面色阴沉,不辩喜怒。

    约过了一盏茶光景,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那老僧原本端坐不动,听到声音,目中精光忽盛。只听一个苍老的声音道:师兄远道而来,老衲有失迎迓,失礼莫怪。屋内老僧站起身来,朗声道:贫僧来得冒昧,还望天心方丈恕罪则个。话音未落,门外走进一僧,看年纪总有六十多岁,白须白眉,气色红润,不矜而庄。

    屋内两个年轻僧人见此僧走入,都不由自主地合掌躬身,心下却想:这人便是少林掌门方丈?这慈眉善目的老僧,正是少林方丈天心。他与几僧问讯过后,便不再开口,注视那老僧,面上微现愁容。

    那老僧笑道:二十年不见方丈,方丈一向可好?天心淡淡的道:还好,还好。师兄远来,且请到方丈中一叙。言罢引三僧出门,向东打了几个转折,来到方丈禅室。

    几人入室坐定,沉吟半晌,天心方道:师兄此来,不知有何见教?那老僧冷笑道:方丈何以明知故问?天心蹙眉道:陈年旧事,师兄何必常挂心间?你我皆近古稀之年,此等虚位,定要如此认真么?那老僧凄苦一笑道:二十年前愁何状,皓首思来犹未平。方丈但守誓约,不必多言。天心黯然道:前罹浩劫,惊悸犹存,今再自噬,其痛何如?师兄乃上智之士,望能稍念香火之情。那老僧眉锋一挑道:当年我师兄弟惨遭欺凌之时,方丈可念过香火之情?天心长叹一声,顿口无语。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马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