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静见方丈似羞似恼,全不正眼看他,心中更慌,忙不迭地道:弟弟子这经书上的武功并非得自别处,乃乃是前辈神光大师所遗。此言一出,满场喧沸,众人实比听到明王心经四字还要震惊。
须知少林神光乃武林中奉若天神的人物,当年明教祸乱江湖之时,教主冷兴元及数位长老虽习练过明王心经,最后却仍被神光降服。众人闻听神光有秘笈遗世,自然认定这秘笈上的武功高于魔教心经。
木、盖等人年轻时都曾见过神光,听说他留下典笈,目中均掠过一丝惧意,心道:这和尚直似上界罗汉转世,他若留下谱笈,必不逊于本教心经。周四却想:难怪慧静疗伤时动作与易筋经相似,看来这神光和尚必是精通易筋经的功法。
天心本是仰面避羞,不愿慧静道出实情,这时一语惊心,忙低下头来,握住慧静手臂道:你所说经书,果是神光大师所著?你你快些道清原委。他听到神光的名字,似有了依托,全忘了适才诓众之词,死死盯住慧静,身子竟颤抖起来。
慧静被他盯得发慌,垂下头道:弟子十年前被天容大师招入罗汉堂学艺,与慧学师兄、慧空师兄、慧业师兄分在一个禅房。七年之前,弟子偶上房梁除尘,忽见梁上放了个油布小包。弟子打开看时,见是一本书籍,上面写着神运经三字。弟子只当是普通经卷,便取下来观瞧,一看之下,这书中尽是些练功行气的法门,古里古怪,与本门心法全不相同。弟子见第一页上写了神光著三字,当时不明其意,想了几日,才明白这经书原来是上代神光大师的遗著。
众人听到这里,都皱起眉头,心道:这和尚到底是尖是傻?为何连神光著三字也要想上几天才明白?似他这等资质,根本不是习武的材料,竟也能练到这般境界,可见那神运经是何等精深!
天心见慧静憨态可掬,也不禁露出一丝笑意,说道:你说下去。慧静见方丈有了笑容,惧意稍去,稳了稳神道:弟子从师兄们口中,早听说神光大师是本派出类拔萃的高僧,一时好奇,便忘了本门不准偷习武功的戒条,想照他书中所写练上一练。哪成想这书中似有魔力,弟子一练之下,竟然欲罢不能。不到三个月光景,便觉骨缝大开,筋肉松绵。劲松时,气血纵横往来,骨肉和缓柔畅;劲紧时,真气倏然会聚,周身刚坚凝结。弟子到了此时,只觉若有一日不练,便好像丢了魂魄,实是难耐无比,只得晚上趁师兄们熟睡,偷偷去寺外习学。如此过了一年,体内变化更为明显,每一提神作势,便觉内气油然而生,起自涌泉,充于丹田,达于掌指,且步履比从前稳健,动作也比从前轻灵,对本门拳经中所说蛰龙未起雷先动,风吹大树百枝摇体会尤其深了一层。弟子见书上说到此一步,至少要苦练三年,只怕自己贪进心切,练得全然不对,又从头学起,练了两年多。哪知两年过后,感觉愈来愈奇,内劲更加强烈,每次练拳,周身好像一个装满水银的皮袋,随着外形的变化,真气在体内上下鼓荡;上升时气自涌泉顺夹脊分左右布于两膊,充于指掌;下降时则哗然而落自两腿沉入涌泉。升则整体而升,降则整体而降,分不清是按哪条经络运行。动作既沉实又轻灵,飘飘荡荡,舒适无比,真是难以言传。每一细微动作,只要意念一起,真气便倏然而至,往往意念竟跟不上真气的流动。
众人听到此处,都露出呆痴之态,心道:这僧人所述之状,正是每一个习武之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他头脑不灵,居然能在两年间达于此境,难道果真有神佛助他?
罗汉堂几位师傅又惊又喜,却又将信将疑。一名矮壮师傅教授慧静多年,从未见他有何特异之处,听他说得如此神奇,忍不住道:你说得这般玄虚,众人如何能信?你且做挽弓伏虎一式,说一说是何感觉?
慧静抬头望向天心,见方丈微微点头,于是站起身形,左腿前弓,右腿向后蹬直,双臂缓缓上拒朋,做出挽弓伏虎的拳式。那矮壮师傅见他做得不差,心道:这一式功架低矮,不易得力。我习练多年,仍难劲畅力达。不知他是何体会?问道:你且说这一式力自何出,如何发放?慧静道:弟子做得此势,左腿稍向前弓,便觉二距乔之力自足踝直上,经两肋、腋下,过睛明出发际而达风池;后腿蹬直,自觉两维之气自金门、筑宾两穴上行,前达廉泉,后上临泣。而上拒朋之臂,意动气随,稍加拒朋挤之意,便觉带脉往复,冲脉上下,丹田鼓荡不竭,直似抽气唧筒一般,将涌泉之气抽入气海,复自气海推至两膊两掌。一吸一推,吞吐不已,只须意念稍纵,真气便可从指尖冒出,滚滚不息。话音未落,两掌上忽有大力涌出,直似海浪相叠,向那矮壮师傅冲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马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