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光亭兀自愤恨难消,见这铁炼既坚牢异常,一边又钩着杨景修的身子,不觉得怒气冲天,霍地站起,伸出长剑,气力灌注,说道:“大哥,我要用剑斩断铁炼,你信不信我?”杨景修先是一怔,随即说道:“只管放手去干!”汤光亭道:“好!”
双手交握剑柄,运劲于臂,大喝一声:“去你的!”挥剑便往杨景修的肩头斩去。
他内力到处,就是寻常兵刃也能削铁如泥,只听得“喳”地一声,铁炼应声而断,剑锋却在贴近杨景修肌肤上方三分之处硬生生打住,连一根寒毛也没碰到,这一下阳中有阴,刚柔并济,已是天遁剑法的上乘修为。而他原本封住用来止血的穴道,经过这么一震,松开了不少,鲜血又开始渗了出来。
汤光亭一股作气,接连将困住杨景修的其余束缚一一除去,那方远重虽然要穴被制,全身动弹不得,但却将这一切瞧得清清楚楚,也不得不暗暗喝采,深感佩服。
这么一来,杨景修身上便仅剩留在两肩琵琶骨上的一小截铁炼了。汤光亭道:
“大哥放心,我认识这天底下最好的大夫,无论如何,一定要让你武功尽复旧观,活蹦乱跳。”杨景修心想:“万回春还不算是当今最好的大夫吗?就是他也不敢保证能让我武功恢复旧观吧?”但不愿在这个当儿扫他的兴,便道:“希望如此。”
他被擒多日,早已身心俱疲,此时突获自由,一时竟站不起身。汤光亭瞧着忍不住流泪,那快刀半剑江湖齐名,杨景修少年得志,是何等风光,这会儿竟沦落到这种地步,不禁令人鼻酸。
汤光亭寻了一件衣服帮他穿上,本欲将杨景修负在背上,但杨景修坚持要自己走,临行之际,更向方远重要回了自己的兵刃,汤光亭在他身上嗅到了英雄好汉的气息,精神立时为之一振。他轻轻地唤了一声:“大哥!”杨景修看着他正经八百的神情,忍不住笑了出来,说道:“我们走吧!”
汤光亭大叫一声:“好!”向那方远重说道:“你们这么折磨我大哥,我原本一个也不该饶,但刚刚既然放了你一马,此仇便暂且搁下,不过你倒是认清楚了我的样子,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这一笔帐,我早晚上门来算。”说罢头也不回地领着杨景修循着原路出去,来到门口,汤光亭想也不想地将门一脚踹开,舞动长剑,率先冲了出去。
只听到四面八方都站著有人,乱纷纷地喊道:“在这里了。”“他出来啦,大家留意!”“啊,他把姓杨的给救出来了!”“快进去看看方师伯怎么了?”汤光亭眼观四方,但觉这些无极门的弟子比他初来时,多了几个生面孔,忽然一眼瞥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心下暗道:“糟糕,他回来了。”
只听得那个他熟悉的人开口说道:“慢着!大家且慢动手,让我先搞清楚,这到底事怎么一回事?松清,你倒是给我说说看。”人群中闪出一人,说道:“这个弟子……弟子一直跟在师父身边,实在不太清楚。”那人剑眉倒竖,怒道:“你在胡说八道些什么?我问你的是,你们三清剑之前所做的事!还是你已经练成三清剑了,翅膀硬了,用不着凡事都要向我说明了,是不是?”松清连忙跪地磕头,说道:
“弟子不敢,弟子不敢,弟子确实不知!”心中却道:“永清,你可害惨我了。”
原来这人便是松清的师父陆远道,他因与掌门师兄玄玑,在行为处世上有许多的观念合不来,向来便是无极门里的闲云野鹤,经常独来独往。更由于他一直不赞成掌门人要奉诏入京,去瞧那皇帝老儿脸色的这档事,甚至数度与玄玑发生口角,最后便干脆趁着玄玑带着一大批门中弟子,前去拍宋廷马屁的同时,也溜了出去四处云游。不过在他的观念里,倒不希望自己的弟子因此与同门师兄弟疏离,所以才让松清与方远重的两个弟子,永清以及一清,三人一同修习三清剑,平时没有特别的要事,他也让松清与其他两名师兄弟一起行动。
但是在无极门中,也许是因为方远重的行动不便,缺乏安全感,所以只有他的门下弟子特别多。像玄玑只收了太清,陆远道只收了松清,而薛远方也只有善清一个弟子。而也就因方远重的弟子特别多,他本身又难以在他们身边管教,所以他这一支派的素质特别良莠不齐,问题丛生,常常在外惹事生非。像永清狡黠轻浮,刁钻滑头,素为陆远道所不喜,常言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泥,与之俱黑。”所以他对松清也就特别严格,谨防松清跟着学坏。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