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金钗(4)

2025-10-09 评论


    另一方面又亿看到,中国现代的通俗文学确实存在看如何适应时代变迁的问题。刘勰云“通变则久”,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失去传统,不能割断历史,但泥守传统又是没有前途的。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国小说传统通变的过程,通俗文学理论界一般认为促成其变化发展的动因主要有三:第一,社会、读者、文化市场、新闻出版业等外部因素的变化,拉著通俗小说不得不变;第二,许多通俗文学作者自身具有现代素质,这种素质自然地反映到创作中,使成了中国小说传统的变化;第三,一些杰出的通俗文学作家自觉她吸收新文学和西方文学的营养,自觉地以此推动中国小说传统的变化。第三种动因显然最不盲目、最为重要,在中国现代史上,这样杰出的通俗文学作家总共不过五六位,王老师即为其中之一;正如四十年代一位评论家所指出的,他们的作品以“确已冲破了通俗小说的水平线,而侵入文学创作的领域了”,他们的“内在文心蕴著创作的“新”与“热。

    至此,我觉得初步找到了王老师的“文心”-

    髯铁臂老镖头隐居美景芳春小侠女救父河北省-昔称直隶-,南控黄河,北依燕山;东面是一片汪洋的渤海,西面则是绵亘数百里的太行山,山上有伟大历史遗迹的长城,当中是一片广大的平原。沙河、滹沱河、永定河等几条大川,就在这广大平原的胸膛上流动著。由于地理的形势,可知古代燕、赵等国何以能在此称霸争雄,而北京又为甚么能作数百年的国都了。此地人民生性质朴、讲忠孝、尚义侠、重诺言、善武技,所以唐代的韩文公曾说:“燕赵古林多慷慨悲歌之士。”而屠沽市井之中,也有肝胆相照的美谈,这完全是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一种民风。

    本书所说,就是直隶省巨鹿县,在前清时代出了一位老侠客。此人姓俞名雄远,年纪有六十多岁了。他自幼学得一身超人的武艺,十八岁时就入了镖行,闯荡江湖,保镖各地,曾折服过许多江湖豪强,作过许多慷慨仗义的事情。江湖上的人送给他一个绰号,叫作“铁翅雕”。后来他年纪老了,人家就直呼他为“老雕”,俞老镖头也很喜欢人家这样的叫他-

    纠从崂巷谕肥歉北京泰兴镖行保镖,泰兴镖行因为有他这么一个镖头,曾作了二十多年的好生意,称为京中头一家镖店。到了四十余岁时,俞老镖头不愿再依人作计,就回到家乡巨鹿,开了一家雄远镖行。他这镖行也用不著许多镖头,若是应了买卖,只是在车前插上他的镖旗,镖车的伙计带上他几张名帖,便无论走多远的路,也是毫无舛错。因此他这镖店很得一些客商的信任,十几年来买卖也非常之好。

    可是有一次,俞老镖头忽然单身走了一趟河南,去了有一个多月。由河南一回来,他就把伙计们全都遣散,镖行的招牌摘下,从此歇业,不再保镖。俞老镖头为人也比早先变得更为和善了,并且轻易也不常出门。一般认识俞老镖头的人,都在背地里互相谈论;有的说俞老镖头的镖车在外面出了事,他栽了筋斗;又有的说他在外面一定是做了甚么犯法的事情。可是自从雄远镖行歇业以后,至今五六载,既没听说有人找俞老镖头,叫他赔偿镖银,又没有官人来捉他,可见一般人对他是要加猜度了。

    俞老镖头的胡子是比早先更白,可是身体却仍如早先一般硬朗。每天只在清晨提个画眉笼子,到茶馆里找熟人谈天,少时就回到家里闭门不出。俞老镖头家中的人口也很简单,只有老妻刘氏和女儿秀莲,住著自置的几间瓦房。

    这时,铁翅雕俞老镖头之名,已渐不为人所注意。可是他那个女儿俞秀莲姑娘,在满城里却没有一个人不知。因为俞姑娘实在生得太美丽了,听说她身材不高不低,十分窈窕,瓜子脸儿,两只水雾灵的眼睛,不笑时也像带著笑。樱桃小口的两旁,陪衬著两个笑涡;虽然脚稍大些,但掩不住二八芳年的处女风流。

    因为俞秀莲姑娘生在镖师之家,举止未免豪爽,不似一般书香之家的小姐永远不出闺房。俞秀莲家中没用著婆子丫鬟,买针买线总要她自己出门去叫货郎,因此就时常被人睹见她的芳姿。那些看过她的人,只要是个年轻的人,就莫不魂销心醉,脑筋里留下不可消磨的美丽印象。自然,有不少当地的富家公子、轻薄儿郎,对秀莲姑娘就怀著野心。可是又晓得这位姑娘的父亲,就是那号称铁翅雕的命老镖头,谁敢因为要接近这一朵鲜花,去惹那老雕的铁翅呀?秀莲姑娘貌虽风流,但性情极端淑,轻易不用眼睛看人,每日除了从母亲做些针黹之外,便随她父亲学习武技。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度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