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研究(12)

2025-10-09 评论

观众8:金大侠先生,我是湖南省文联的研究员。现在我只提一个问题:我们在从事理论工作的时候,文学界总是把“庸俗”和“通俗”这个问题经常提出来,我希望先生回答,您怎样看庸俗和通俗的区别在哪里?谢谢!

金庸:通俗和庸俗怎么分别,据我了解,我看“俗”就是大众化的,不能高高低低,大家都可以接受就很俗了,这种俗之间也有一种比较高雅的俗。所谓“庸俗”,我想通俗没有好的意思,也没有贬的意思,通俗就是大家不讲全部大家都能接受的。所谓“下里巴人”,它也不一定是讲不好,智商低、智商高大家都可以接受,就很俗了,范围很广的。庸俗我想有一种贬义,大家可以接受之外,这种艺术创作本身可能使得人的精神向下的。

王燕:好,谢谢!这是一位观众朋友他问您:封笔之作《鹿鼎记》当中,韦小宝这个人物形象和您前面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截然不同,他既不传统又不现代,大概是属于后现代的。很多人都觉得韦小宝是一个非常世俗化的人物,请问您是如何评价韦小宝的?在您的武侠小说中,您最满意的人物是哪一个?

金庸:韦小宝的问题,我还忘了提到,现代作家中间,人家问我最喜欢哪一个?我说喜欢一位湖南作家沈从文。我从小就喜欢看他的作品,到现在还喜欢,不久前看到一篇文章说:鲁迅先生写《阿Q正传》,把中国人不好的典型,愚蠢、愚笨,搞精神胜利,对于世界不了解、很尖酸刻薄、很否定的人物。但鲁迅先生写了中国人中间,个性中间、性格中间有着很多不好的在内,特别他提出了要否定这种人。这篇文章就说,沈从文写的文章里面,那些人物都是善良的、温情的,使人觉得乐观的、和蔼的,他写的都是湖南人,其他省份中间这种可爱的人也是比较多的。要了解中国人,应该看鲁迅先生鞭策的这种中国人不好的个性之外,还要看沈从文先生所讲的中国人个性比较好的一面。我写韦小宝,当时没想到这一点,但我主要还是想写中国一个封建时代官场里比较不好的一批人,他受贿赂、去做坏事,各种各样的坏事都做,所以韦小宝基本上是否定的,不过他也不是全面否定。中国人的性格中间还是讲义气的,有一种共同愿望这种性格。中国人性格很普遍的,大家都有。这一方面是可以值得肯定的。所以我不能说,借助了沈从文先生的好处,韦小宝不是全面肯定,十分之九是肯定的,也有十分之一的(坏)处在那里。

观众9:金大侠您好!今天能见到你感到非常的荣幸,我知道您(59)年就创办《明报》,在香港影响很大,大家都称您是报业大王。现在我们的传媒、我们的报纸、我们的电视竞争非常的激烈,我想请您跟我们介绍一套降龙十八掌,媒介怎么竞争?以及当初您办《明报》的宗旨是什么?对我们湖南的电视传媒,还有报纸怎样评价?谢谢!

金庸:这位先生问湖南的传媒,我对湖南的传媒只知道湖南卫视、广播电台,电视我知道你们拍了《还珠格格》、《雍正皇朝》这些很好的戏。我昨天见了广播局魏局长,我说你们广播事业做得非常成功,全国各省大概湖南最好了。他谦虚不承认。我认为传播媒介中间,湖南电视大概已经做的最好了。报纸情况我不大了解,我大部分时间,有时候在国外,有时候在香港,晚报比较轻松活泼,所以读者比较多,这也是适合全世界潮流的,总是分两路。一路比较严肃,一路比较轻松活泼的,轻松的报纸销路比较大,严肃的报纸也是有这个需要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有个新闻系,他们问我办报纸应该怎么办,在中国内地办报纸,我们的报纸是为人民服务的,要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人民服务。

王燕:非常感谢金庸先生,金庸先生对湖南媒体的评价很高,最后还有二分钟的时间,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可能是我的心声,也是现场观众朋友的心声,就是您还会不会重出江湖?我们都期待,会不会?

金庸:我想武侠小说不会写了,如果有可能,我想写一本另外的小说倒是有可能。

王燕:谢谢!我在金庸先生《鹿鼎记》的后记当中,看到金庸先生写过这么一句话:他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将是我最后一本武侠小说,但是后面打了一个括号,注明了一句“生命中永远都有特殊的意外”。我想不仅是我还有电视机前的很多观众朋友,都在期待着会出现这个意外。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文明渊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金庸先生在这里用他的话,他的故事为我们诠释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内涵,让我们再次用掌声对他表示感谢!世界的发展需要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结合,金庸先生有一句话说得好:他说他相信在二十一世纪,世界的中心将是在中国,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上海,只要是在中国就好。我想这也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自信和期待。我讲这个话,英国牛津大学演讲,因为英国很多经济学家在牛津大学教经济学。他们跟我说,你们中国超过11亿人,你们人口全世界最(多),现在已经发展到12亿,差不多13亿了。当时他就说,将来到2050年或2060年时,中国全国生产总值就全世界第一,超过美国。我说那不大可能吧。你们经济发展很快,每年8%到9%的增长,美国每年只增长1%到2%,同时他们人口只有2亿多,你们有11亿、12亿,平均增长值,美国当然比中国多,你们人多。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就超过了全世界第一,人口这样大、市场这样大、经济力量这样强,全世界经济中心在中国一点也不稀奇。非常感谢金庸先生,他在听到我的结束语之后,对我说的这一句话特别的有感慨。我想从这点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金庸先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和我们一样所有的拳拳赤子之心。好,我们今天的节目到这就结束了。让我们期待下一次在千年论坛再相会!再次感谢金庸先生!感谢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和现场的观众朋友!我们下次论坛再见!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