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银瓶(440)

2025-10-09 评论


    推他的那个却说:“喂!你哪里知道?北京城的新年,是从正月,一直热闹到二月二,天天放花炮,每晚间耍龙灯。”

    这两人都穿著便服长袍,足下都登著青布的薄底官靴,这说话的撇官腔儿,表示他到过北京,这人是个重眉毛,大眼睛,年轻干净,像个“小跟班”的人。另一个还不住扭著脖子回头看,舍不得那龙灯,却是有三十多岁,烂眼边,酒糟鼻子,也像是在衙门里供役的。这两人像是交情不浅,随往南走随谈。

    铁芳也知道甚么“老谢上北京,看龙灯”是与春雪瓶病在店里,一点也拉扯不上,可是就不由得注意。因为“北京”那地方就仿佛是自己的故乡,而作官的要是往北京去,就仿佛与自己有著甚么亲戚的关系似的,这种心理使得他跟随著这两个人,走了不远,见道旁有一个元宵摊子,风匣拉得“咯咯”地响,大铁锅上下翻著无数的白圆球儿似的“元宵”。旁边摆设著一条很矮的板凳,已经有两个人坐在这儿吃了,铁芳忽然饿了,就坐下,同著贾元宵的人说:“来一碗!”

    那两个官人,小跟班的拉著烂眼边,也说:“坐下!吃碗元宵,我请客。”

    铁芳一见他们也要坐,就赶紧挪动身子,让出些地方来。那个小跟班的却很觉著对不起,连连说:“别客气!你坐你的!我们只是两个人,足够坐的。”

    于是小跟班的就挨著铁芳坐下,卖元宵的就拿铁勺子盛元宵,每一碗是六个。这种食物本是糯米做的,刚出锅,元宵浸在半碗滚汤里,热气腾腾,假如要是个愣家伙,像吃溜丸子似的,拿筷子挟起来蓦然就放在嘴里,那就非得把嘴烫肿了不可。

    烂眼边就真要如此作,却立时就被他的伙伴给拦住了,说:“先凉一凉!”

    这句话说得更是官腔十足,他又问卖元宵的人,说:“你们这元宵都是甚么馅儿的?”

    卖的人回答著说:“白糖!”他又问:“就是白糖?没有别的馅儿的吗?”

    卖元宵的人回答得也好,说:“啥也没有,元宵里还能够放猪油大葱吗?”

    小跟班的说:“哈哈!你这个做买卖的,说话倒真和气!告诉你!你大概活了这么大也没出过县城,你没见过别处的元宵都是甚么样儿?”

    卖的人说:“别的元宵还能是方的?”

    小跟班的说:“元宵倒不是方的,里边的馅儿却是切好了的小四方块儿,蘸上米,在放满了糯米面的大筐萝里,来回滚,来回摇,摇来摇去就摇成个白圆球兜了。然后在上面点了红点,绿点,好分出来都是甚么馅儿。”卖的人就问说:“都有啥馅儿?”

    这小跟班的就用手指头数著说:“枣泥馅、豆沙馅、山渣馅、桂花馅、玫瑰白糖馅、瓜子红糖馅、青丝核桃仁芝麻冰糖馅,还有火腿馅、炙油葱花馅……”

    卖的人摇头说:“都没啥好吃!”

    小跟班的生了气问说:“你也得吃过呀?连见也没见过,你怎么知道好不好吃?”

    这时铁芳歪著头带笑问说:“这位大哥的官话说得真好!”

    小跟班的赶紧拱手,笑著说:“不敢当!我本来是顺天府良乡县的人,在京里生长大了的,可惜跟官多年,南边也去过,北边也去过,口音都杂了。”

    铁芳又问:“现在大哥是在衙门里?……”

    小跟班的说:“不敢当!我是跟著本县的当老爷去年从京里来的。”

    铁芳进一步就问说:“京中有一位玉大人?……”

    小跟班把铁芳打量了一番,就说:“京中的大官姓玉的不少,不知你问的是哪一位?”

    铁芳说:“作过九门提督。”

    小跟班的说:“那是玉老大人,早就故去了,两位少大人,一位是现在的礼部侍郎,一位不是刚从迪化回去的钦差大人么?”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来一件事似的,就问他说:“怎么!你跟玉府上有点认识吗?”显出些惊讶的样子。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度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