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综合症(86)

2025-11-04 评论

  那专业流畅的操作,哪里像一个普通的高中生,简直就是有过多年物理实验经验的老师。

  方老师甚至觉得顾玺来当物理老师的话,他可能会失业。

  时间在紧张的学习和培训中飞速流逝,转眼就到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的日子。

  比赛当天,天刚蒙蒙亮,永明高中的校门口就停着一辆黄色的校车。车上坐着和顾玺一样,即将奔赴考场的同学。

  这次永明高中总共报了12名同学,这在学校历史上也算是比较多的一次了。

  方老师早早地就来到了校门口,他穿着一件干净的衬衫,脸上带着温和而鼓励的笑容:“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同学们的声音整齐而充满朝气。

  “好!”方老师拍了拍手,“上车吧,咱们去考场。”

  校车平稳地行驶在清晨的街道上,车内的气氛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期待。

  顾玺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心中很平静。

  宁一帆,你又离你近一步了。

  考场位于市物理学会指定的一所重点高中。校车停稳,同学们陆续下车。

  方老师站在车旁,看着眼前这群即将踏入考场的学生,再次叮嘱道:“同学们,放轻松,别紧张。拿到试卷先把题目通读一遍,注意审题,尤其是题干中的关键词和条件。遇到难题不要慌,先跳过,把会做的做完再回头思考。相信自己,你们都是最棒的!”

  “知道了,方老师!”

  “加油!”

  同学们互相鼓励着,然后各自拿着准考证,按照指示牌的方向,寻找自己的考试教室。

  顾玺的考场在三楼的一间教室。他穿过走廊,周围都是来自不同学校的考生,大家脸上都带着相似的神情——严肃、专注,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找到自己的座位,顾玺将文具整齐地放在桌角,目光平静地看着前方。

  很快,清脆的零声响起,宣告着考试的开始。监考老师抱着一叠试卷走进来,神情严肃地分发着。

  一张印着“第XX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字样的试卷放在了顾玺的面前。

  他拿起试卷,先大致浏览了一遍。题目确实有一定难度,内容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领域,很多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高中课本。正如方老师所说,相当于大学物理的入门水平。

  没有丝毫犹豫,顾玺拿起笔,开始答题。

  他的思路异常清晰,笔尖在试卷上流畅地滑动着,写下一个个严谨的推导过程和准确的答案。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周围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当他写下最后一个句号,检查完最后一个数据时,离考试结束还有不少时间。顾玺放下笔,静静等待交卷时间。

  一周后,预赛结果公布。校园广播兴奋的念出7名同学的名字,祝贺他们通过预赛。

  顾玺当时正帮方老师整理实验器材,听到自己名字时,只是挑了挑眉,理所当然,没通过才能让他惊讶。

  方老师推门进来,手里扬着打印纸:“听见了吧?通过预赛的同学这周集训,已经和你们班主任说过,这周不用去上课了。”

  又一周的准备后,明天就是复赛了。

  柏瑾之洗好碗出来,见顾玺挺悠闲的在看《诗词咏流传》,问他:“明天就复赛了,不用复习吗?”

  顾玺摇摇头:“没必要,不难。”

  在学校为了不搞特殊,顾玺已经陪着刷了一周的试题,快写吐了,在家里实在懒得再看了。

  复赛考场设在城郊的理工大学。黄色校车再次载着七名考生驶离永明高中,方老师坐在最前排,手里攥着一叠准考证。

  理工大学的考场大楼透着股严谨的学术气息,走廊里挂着历史名人的照片。顾玺路过时扫了一眼,发现其中一张黑白照片里的老者,正是他最近在研读的《电磁学》教材的作者。

  考场门口的电子屏滚动显示着“第XX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

  试卷发下来的瞬间,顾玺就明显看到与预赛的差异——选择题不再是简单的概念辨析,而是给出了一个航天器在非均匀引力场中的运动模型,选项里塞满了微分方程的解。

  计算题的第一题便是关于刚体在复合场中的角动量守恒,题干里还藏着一个需要自行推导的修正项。

  热学题考的是斯特林循环的效率计算,但附加条件是“考虑气缸壁的热传导损耗”,这意味着需要在传统公式里加入一个额外的热传递微分方程。

  光学题则给出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双棱镜干涉装置,要求推导条纹间距与棱镜顶角的关系。

  最让他挑眉的是近代物理题,直接甩出了一个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修正模型,需要用量子力学的概率密度概念重新解释实验数据。

  周围的考生们有的咬着笔杆,有的在草稿纸上疯狂涂画,监考老师的脚步声在寂静的考场里显得格外清晰。

  顾玺却异常平静,他的思维像一台精准的计算机,将题目里的每个条件拆解、重组,那些在预赛中看似分离的知识点,此刻在复赛的试卷上织成了一张立体的网。

  他甚至在解电磁学题时,顺手在草稿纸边缘推导出了一个更简洁的积分路径,比标准答案的方法少用了三步。

  当顾玺放下笔,检查完最后一个物理量的单位时,离考试结束还有一个多小时。

  走出考场时,发现柏瑾之靠着车门等在校门口的树下。他看着顾玺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忍不住先开口:“怎么样?难不难?”

  顾玺上车,接过他递来的矿泉水,拧开瓶盖喝了一口:“比预赛难多了。”

  “啊?”柏瑾之心里一紧,“那你……”

  “但也就是大学物理的内容。”顾玺补充道,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没老师说的那么难。”

  柏瑾之看着他眼里闪烁的自信,放下心:“好吧,算我多问,早该知道你肯定没问题。”

  “只是理论考试而已。”顾玺往后一靠,闭上眼:“还有实验考试呢。”

  理论考试通过后才能参加实验考试,因此,要等到第二天批卷完成,才能继续考试。

  第二天清晨,理工大的公告栏前已经挤满了人。

  顾玺隔着老远就看到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一位,后面标注着“理论考试通过,实验考试时间:14:00-16:00,地点:物理实验楼302室”。

  顾玺没细看具体分数,只记住了实验考试的时间和地点。

  下午两点,他准时来到理工大学物理实验楼。

  实验考场被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小房间,每个考生面前的实验台上摆放着器材:气垫导轨、光电门、直流电源、示波器……

  今天的题目是“设计实验测量变截面圆柱体的转动惯量,并分析空气阻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是一道典型的设计性实验题,需要自行搭建实验方案,选择测量仪器,处理数据并评估误差。

  顾玺戴上手套,先是仔细检查了一遍器材,随即在草稿纸上画出实验原理图:利用气垫导轨减少摩擦,通过光电门测量角速度变化,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推导转动惯量的表达式。

  他的操作异常熟练,调平导轨、连接电路、设置示波器参数,每个步骤都精准到位,甚至在安装圆柱体时,还特意用水平仪校准了轴心。

  数据记录阶段,他没有急于测量,而是先做了三次预实验,观察数据的波动范围,确定最佳测量次数。

  处理数据时,他不仅计算了转动惯量的平均值,还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并用误差传递公式估算了各测量量对最终结果的影响权重。

  当他利落的完成实验报告,将器材归位时,监考老师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眼神里带着赞许。

 

 

第79章 

  A市物理学会的评审室里, 空调嗡嗡作响,却驱不散空气里纸张油墨与咖啡混合的味道。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千萌 娱乐圈 爽文 升级流 成长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