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那时赏识我的作文,有一次我的作文被其他老师拿去,您和我一样着急。如今我在写作方面有了点小成绩,我常常想到包括您在内的所有语文老师。我每次回哈尔滨都会去中小学母校看看,但是不知道您已经移居到山东去了。我知道您是特别富有文学情趣和优雅品位的,相信退休以后您的生活会更加悠闲自得。我九六年博士毕业后就留在系里任教了,主要研究现当代中国文学,偶尔写点散文杂文,有时也推辞不过,出去演讲或到电视台做节目。时代变了,但我仍坚持少年时代的理想和原则,多奉献,少索取,诚实劳动,为人民服务。当年156中那样简陋的条件,老师们却那样满腔热忱地教我们做文和做人,给我们的生命打下明亮的底色。哈尔滨岁月是我的生命之根。
您来信中提到的谷照明先生,他是与我同级的,他在古典文献专业,后来读法律,现在就职于北大方正集团。而我一直在文学专业。当年我们初中一个班的罗宏巳经出国了,金香梅在《建设》杂志,她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康尔绪也在北京,自己搞了一个设计公司。我们几个聚会过,但最近因为太忙,多曰不见了。刘仕斌做飞行员时来北京见过,现在也多年没见了。
我近年来出版了一些专业著作和杂文随笔等,质量参差不齐。我手边还有《空山疯语》、《谁主沉浮》、《独立韩秋》这几本,不日给您寄去,请老师批评。后书中有我家人照片。今天晚了,不给您打电话了,我也是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改日再电话问候您。祝老师心怡体康!
学生孔庆东
2002.11.11夜
孔老师:
我在新浪的论坛发了一篇关于您的文章,文章如下:
主题:我曾经有个特别牛的老师——写在教师节
版权所有:雾中花原作
那年我在一所重点中学上高一
我们班皮得没有一个老师能震得住
语文老师连换了七个
直到他出现了
他其貌不扬性情温和
儒雅之中透着一股霸气
我现在感觉
那也许应该是中国学者惯有的清高
他让我们扩写《信陵君窃符救赵》
居然可以不用作文薄、不限时间、不限文体、不限篇幅一
周以后交稿
然后他收到了电视剧本、章回体小说、话剧剧本、仿古文体……
他讲《雷雨》细到每一句话的潜台词和主人公要表达的感情
甚至剧本中失误的地方
他讲如何应付高考中议论文的事实论据
训练我们在十五分钟内用新闻的手法写一段不可能的内容
他讲古文从来不看教参
如果和教参上不一样,他会告诉我们教参是老的说法,新出版的字典巳经改过来了
回去一査果然不差
他经常发牢骚五十年代的课本害我们九十年代的孩子
他甚至在课堂上统计男孩子看金庸十本以上的有多少女孩子看金庸二本以上的有多少
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给我们讲金庸小说的精髓之处
并且和一个喜欢古龙的学生在课堂上探讨了很久
他的一句“中国人缺乏的就是信仰”一直影响我到现在他就是现在北大中文系的老师孔庆东博士
就是本次歌手大奖赛的出题总策划
在他最落寞的三年里不得巳到中学去教书
却成就了很多如同我一样学生的理想
他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的乐趣和思想呼吸的感觉
他是我们同学聚会最经常的话题
我们一直都默默地祝福他……
文章简单,我用十分钟就写完了,却反响强烈。特别是后来我又发了一篇关于中学基础教育重要的文章效果也特别好。
又是几年未见,学生却始终受您的教诲颇深。
此篇就算作教师节学生给您的礼物吧。
作者王明端
孔庆东的人气是借《47楼207》、《北大情事》旺起来的,我接触他,却缘于那篇《遥远的高三·八》。对于我这个一直期盼上中文系却阴差阳错成了工科生的“苦难儿”而言,孔庆东是带给了我一种悠远而亲切的回忆,或者自我沉迷的憧憬吧。我想大言不惭地说我从气质上走向了孔庆东,尽管也许只是追寻。
孔庆东号称“醉侠”,醉侠之重,表在于侠,实在于醉。侠而不醉非侠也。古有张旭三杯落腹“脱衣著帽王公前,挥毫落墨如云烟”,苏东坡“酒酣胸胆尚开张”、“西北望,射天狼”,今有孔庆东醉中调人侃情浪漫宣言。可见醉向来与豪放、洒脱、酣畅相关,实乃千古痛快之事。读斯文也,则文不醉人人自醉。我非豪饮之士,肉身逢酒即“全国山河一片红”,然醉是境界,不是形态。身醉为虚,心醉为实。侠之高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中者“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我辈小儿神因文骋,意为文会,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醉步翩跹,料也无可厚非。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孔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