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们的敬礼声在我们耳边还余音袅袅,我们已经来到了师范学校,听到了学员们的欢呼声。校长、政治书记、党的书记、全体教员、全体学生,倾校而出,站在那里,排成一字长蛇阵,让我们在他们面前走过。
中午,当我们到学校餐厅去吃饭的时候,一进餐厅,忽而一阵热烈的掌声。原来全体师生都来了。党的书记致欢迎词,热情洋溢地赞美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牢不可破的中马友谊。当他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马友谊万岁”的时候,全屋沸腾起来,掌声和欢呼声像疾风骤雨。在一刹那间,我回想到今天上午所遇到的人、所参观的地方,我简直不想离开这个几个钟头以前还感觉到陌生的地方了。
但是,不行,当天下午我们必须赶回马里的首都巴马科,那里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我们。于是,一吃完午饭,我们就回到那一棵高大的芒果树下。省长、副市长、书记和许多厅长、局长早就在那里等着欢送我们。这时正是中午,炎阳当顶,把火流洒下大地,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但是,铺在地上的芒果树荫却仿佛比早晨更黑了,挂在树上的大芒果也仿佛比早晨更肥硕了,树下的芒果摊子仿佛比早晨更多了。这一切都似乎能带来清凉,驱除炎热。
正当马里朋友们在这里同我们握手告别的时候,冷不防,一个老妇人从一个芒果摊子旁边嗖地站了起来,飞跑到我们跟前,用双手紧紧地握住我们的手。她说着邦巴拉语,满面笑容。我们谁也不懂邦巴拉语,可是一点也用不着翻译,她的意思我们全懂了。她浑身上下都洋溢这一个马里普通老百姓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这就是最好的翻译。马里人民对于压迫他们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是怀着刻骨的仇恨的;而把同情和支持他们的反帝、反殖民主义斗争的中国人看做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兄弟,甚至说中国人就是马里人。今天这个老妇人表现的不正是这样一种感情吗?我们那两双不同肤色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是一双农民的手,很粗糙,上面还沾了些尘土和芒果汁,腻腻的,又黏又滑。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它脏,我觉得它是世界上最干净的手,她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我感到温暖,感到热情与友谊。
巴马科之夜是平静的,平静得像是一潭止水,令人想不到身处闹市之中。高大的芒果树,局促在大树下的棕榈树,还有其他的开红花、开黄花的不知名的树,好像是都松了一口气,伸开了肥大的或者细小的叶子,尽情地享受夜风的清凉。他们也毫不吝惜地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这香气仿佛充满了黑暗的夜空。中午将近摄氏五十度的炎热似乎还给它们留有余悸,趁这个好时候赶快松散一下吧,这样就能积聚更多的精力,明天再同炎阳搏斗。
马里的中午也确实够呛。炎阳像是一个大火轮,高悬中天,把炎热洒下大地,洒在一切山之巅,一切树之丛,一切屋顶上,一切街道上,整个大地仿佛变成了一个大火炉。在这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树木。他们站得最高,热流首先浇在它们头上。但是,它们挺直腰板,精神抖擞,连那些娇弱的花朵也都显出坚毅刚强的样子。就这样,这些树和花联合起来,把炎炎的阳光挡在上面,下面布上了片片的浓荫,供人们享受。
巴马科的人民显出了同树和花一样的风格,他们也在那里同炎阳搏斗。不管天气多么热,活动从不停止。商店都不关门,卖各种杂货的小摊仍然摆在芒果树荫中。街上还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穿着宽袍大袖的人们照样骑在机器脚踏车上,来回飞驰,热风把它们的衣服吹得鼓了起来,像是灌满了风的布帆。到处洋溢着一片生机、一团活力。
我是第一次来到马里,我不知道以前的情况怎样,但是,我总觉得,这是一种新精神,一种鼓舞人心振奋斗志的新精神,只有觉醒的、战斗的、先进的人民才能有这种精神。我曾在一个炎热的下午参加了在体育场举行的非洲青年大会。在那里我不但看到了马里的青年,而且还看到从刚果和葡属几内亚战斗前线来的青年。它们身着戎装,从他们身上仿佛还能嗅到浓烈的炮火气息。当他们振臂高呼控诉殖民主义的滔天罪行的时候,全场激起了暴风雨般的呼声和掌声。非洲的天空仿佛在他们头上颤抖,非洲的大地仿佛在他们脚下震动。刚才进场的时候,我实在感觉到热不可耐。我幻想有一件皮袍披在身上会多好呀,这样至少可以挡住外面的热气。但是,一看到这热烈的场面,我立刻振奋起来,我也欢呼鼓掌,同这些战士热烈地握手。这时候,我陡然感到遍体生凉,一点也不热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季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