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27)

2025-10-10 评论

洋油炉呢,底下储泊的罐儿只有小面盆底那么大小,高约一寸半,也有个灌泊的口子,上面也有盖。口子只有五分钱的锦币那么大 。洋油箱的倒油口,有玻璃杯底那么大。要把洋油箱里的泊灌入洋汹炉,不是易事。洋油炉得放到破木桌上,口子上插个漏斗。洋泊箱得我用全力抱上桌子,双手抱住汹箱,往漏斗里灌入适量的洋汹,不能太多,少也不上算。因为加一次汹很费事。这是我的专职。我在学生时代,做化学实验,“操作”是第一名,如倒一试管浓盐酸,总恰好适量,因为我胆大而手准。
用洋油炉,也只为省俭。晚饭是稠稠的白米粥,煮好了结在“暖窝”里一一“暖窝”是自制的,一只破网篮垫上破棉絮,着了火很经烧呢。煤炉就能早早熄灭,可以省煤。放上水壶,还能利用余热赚些温水。贫家生活,处处费打算,灶下姆这等俭啬,不知能获得几分同情。凉菜只需凉拌,中午吃剩的菜,就在洋油炉上再煮煮,很省事,
阿菊嫌洋油炉的火太小。她见过我灌油。她提一箱洋油绰有余力,不用双手抱。洋油炉她懒得端上桌子,就放在地上。幸亏她偷懒,如搬上桌子。火位子就立即烧上屋顶了。她在漏斗里注满洋油,油都溢出来,不便再端上桌,准备在地上热菜了,她划一支火柴一点,不料冒出了这么大的一个火柱子,把她吓傻了,幸亏阿圆及时报警,锺书也帮着“叫娘”,我赶到厨房,她还傻站着呢。
我向来能镇静,也能使劲想办法。小时候在启明上学时,一同学陷泥里。我就是使劲一想,想出办法,就发号施令。在小鬼中当上了大王 。这时我站在火柱旁边,非常平静,只说 :“你们一个都不许动。”六只眼睛盯着我急切等待 。我在使劲想 。洋油燃烧,火上加水万万使不得。炉灰呢,洋铁簸笑里只有半簸寞,决计压不灭这炎炎上腾的火柱。压上一床厚被吧,非浸透了水,也还不保险。火柱子上的舌头,马上要舔上屋顶了。形势和时间,都刻不容缓了。我想,得用不怕火的东西,把火柱罩上。面盆太大,我要个洋磁痰孟,扣上。厨房门外,有小小一方空地,也称院子。院子通往后门,也通往全宅合用的厕所。这院子里晾着许多洗干净的洋磁尿罐,这东西比痰孟还多个把手,更合用。说时慢,想时快。我轻轻挨出厨房,拿了个大小合度的小洋磁尿罐,翻过来,伸进火柱,往洋油炉上一扣,火柱奇迹般立即消灭,变成七八条青紫色的小火蛇,在拍不严的隙缝里乱窜。我说=“拿炉灰来堵上。”阿菊忙搬过盛炉灰的簸第。我们大家把炉灰一把一把抓来堵住隙缝,火蛇一会儿全没了。一个炎炎上腾的大火柱,一会儿就没有了。没事了!!
洋油炉上那锅没有热透的剩菜,凑合着吃吧 。开上饭来。阿圆快活得嘻嘻哈哈地笑,锺书和女儿一样开心。阿菊看到大事化为没事,忍不住溜上楼去,把刚才失火的事,讲给楼上两个老妈妈听。据说,和我们住同样房子的邻居也曾厨房失火,用棉被压火,酿成火灾,叫了救火车才扑灭。
我看着铺书和阿圆大小两个孩子快活得嘻喀哈哈。也深自庆幸。可是我实在吃惊不小,吃了一碗粥都堵在心口,翻腾了半夜才入睡。

二 温德先生爬树

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后,钱锺书和我得到了清华一大学的聘书。又回母校当教师 。温德先生曾是我们俩的老师 。据说他颇有“情绪”,有些“进步包袱”我们的前辈周培源、叶企孙等老师。还有温德先生的老友张莫若老师,特别嘱咐我们两个,多去看望温德老师,劝导劝导。我因为温先生素有“厌恶女人”(woman hated)之名,不大敢去 。锺书听我说了大笑,说我这么大年纪了,对这个词儿的涵意都不懂 。以后我就常跟着锺书同去,温先生和我特友好 。因为我比锺书听话,他介绍我看什么书,我总像学生般服从。温先生也只为“苏联专家”工资比他高三倍,心上不服,经我们解释,也就心平气和了 。不久锤书被借调到城里参与翻译《毛选》工作,看望温先生的任务,就落在我一人身上了。
温先生有事总找我 。有一天他特来我家,说他那儿附近有一架长竹梯他要借用,请我帮他抬。他告诉我。他特宠的那只纯黑色猫咪,上了他家东侧的大树,不肯下来。他准备把高梯架在树下,上梯把猫咪捉下来。他说,那只黑猫如果不回家,会变成一只野猪。
梯子搬到他家院子里,我就到大树下找个可以安放梯子的地方。大树长在低洼处,四周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块和土墩。近树根处,杂草丛生,还有许多碎石破砖,实在没个地方可以安放这架竹梯。温先生也围着树根找了一转,也没找到哪个地方可以安放那架长梯。近了,梯子没个立足之地;远了,靠不到树上。这架梯子干脆没用了。我们仰头看那黑猫高踞树上,温先生做出种种呼唤声,猫咪傲岸地不理不睬。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杨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