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7)

2025-10-10 评论

“鬼神”二字,往往并称,但《中庸》所谓“鬼神”,从全篇文字和引用的诗,说的全是”神”。”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就是 《论语 》“祭神如神在”的情景。所谓神。也就是《论语》里的天,也就是我所谓大自然的神明 。加上子思在《中庸》里所说的话,就点染得更鲜明了。神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见,无所不知的 。能”敬而远之”吗?神就在你身边,决计是躲不开的 。
孔子每次答弟子的问题,总有针对性。樊迟该是喜欢谈神说鬼,就叫他“敬鬼神而远之” 。这里所说的“鬼神”,是鬼魅,决不是神 。我国的文字往往有两字并用而一虚一实的 。“鬼神”往往并用 。子思《中庸》里用的“鬼神”,“鬼”是陪用,“鬼”虚而“神”实 。“敬鬼神而远之”,“神”是陪用 ,“神”字虚而”鬼”字实 。(参看《管锥编》第一册《周晶正义》二一《系辞》五一←←93-95页。三联书店 2001年 1月版)鬼魅宜敬而远之 。几个人相聚说鬼,鬼就来了。西方成语 :“说到魔鬼,魔鬼就来 。”我写的《遇仙记》就是记我在这方面的经验 。
我早年怕鬼,全家数我最怕鬼,却又爱面子不肯流露 。爸爸看透我,笑称我“活鬼”即胆小鬼。小妹妹杨必护我,说络姐只是最敏感 。解放后,钱锺书和我带了女儿又回清华,住新林院,与堂姊保康同宅 。院系调整后,一再迁居,迁入城里 。不久我生病,三姐和小妹杨必特从上海来看我 。杨必曾于解放前在清华任助教,住保康姊家。我解放后又回清华时,杨必特地通知保康姐,请她把清华几处众人说鬼的地方瞒着我,免我害怕。我既已迁居城里,杨必就一一告诉我了。我知道了非常惊奇。因为凡是我感到害怕的地方,就是传说有鬼的地方。例如从新林院寓所到温德先生家,要经过横搭在小沟上的一条石板。那里是日寇屠杀大批战士或老百姓的地方。一次晚饭后我有事要到温德先生家去。锺书已调进城里,参加翻译《毛选》工作,我又责令钱玻早睡 。我独自一人,怎么也不敢过那条石板。三次鼓足勇气想冲过去,却像遇到”鬼打墙”似的,感到前面大片黑气,阻我前行,只好退回家 。平时我天黑后走过网球场旁的一条小路,总觉寒凛凛地害怕。据说道旁老树上曾吊死过人。据说苏州庙堂巷老家有几处我特别害怕,都是佣人们说神说鬼的地方。我相信看不见的东西未必不存在。城里人太多了,鬼已无处可留。农村常见鬼,乡人确多迷信,未必都可信。但看不见的,未必都子虚乌有。有人不信鬼(我爸爸就不信鬼) 。 有人不怕鬼(锺书和钱玻从来不怕鬼〉。但是谁也不能证实人世间没有鬼。因为”没有”无从证实;证实”有”,倒好说。我本人只是怕鬼。并不敢断言自己害怕的是否实在,也许我只是迷信 。但是我相信,我们不能因为看不见而断为不存在。这话该不属迷信吧?
有人说,我们的亲人,去世后不再回家,不就证明鬼是没有的吗?我认为,身后的事,元由得知,我的自问自答。只限于今生今世。
 

有关人的问题,我不妨从最亲切最贴身的“我”问起,就发现一连串平时没想到的问题。
“我”,当然不指我个人,“我”是一切人的代名词。如问“我”是谁?答“我”是人——人世间每个具体的人。每个具体的人,统称人。这是一个抽象的代名词。具体各别的人,数说不尽,我们只用一个抽象的“人”字,代表一切具体的人。我经常受到批判 :“只有具体的人,没有抽象的人,单用一个‘人’字,是抹杀了人的阶级性。”抽象的代名词,当然不是具体的人,但每个自称“我”的人,都是具体的人,不同阶级,不同职业,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一个个具体的人,都自称”我”,所以可以说 :“我”是人一一人世间每一个具体的人。
(一)人有灵魂

我首先要说。人有灵魂。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体,而身体具有生命,称灵魂。灵魂是看不见的,但身体有没有生命却显而易见。死尸和活人的区别看得出,摸得着 。所以每个活着的人,有肉体,也具有生命 。上文已经说过,人的生命不是草木、虫蚁的生命,也不是禽兽的生命,我们称一条人命或一个灵魂;名称不同而所指同是人的生命 。下文我避免用“一条人命”而采用“一个灵魂”,因为在我国文字里,“命”字有两重意义。生命(life)称命 ;命运(fate )也称命,例如”薄命”、”贫贱命”、”命大”、”生死有命”等。同一个字而所指不同。在思维的过程中窑易引起混乱。导致错误。灵魂是否不灭,可以是问题 ;而活着的人都有生命或灵魂。是不成问题的。可以肯定说:人有两部分,一是看得见的身体,一是看不见的灵魂。这不是迷信,是不可否认的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杨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