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神沉思录(14)

2025-10-10 评论

    股民朋友们能从杨百万身上学到多少炒股的本领不好猜,但如果能记得“夹着尾巴做人”这一条,就算没耽误这大半天工夫了。将这一点引用到炒股中,我希望各位朋友记住怀定老哥这句忠告:“夹着尾巴炒股!”

    ●炒股要有平常心,知足方能常乐,不能太贪。
    ●稀里糊涂赚钱的人,一定会稀里糊涂地赔钱。
    ●看大势赚大钱,看小势赚小钱,看错势要赔钱。
    ●忍耐是一种等待,忍耐是酝酿赢利的一种高超手段。
    ●先求保本,后求赢利是目前投资精神、投资理念健康的一个标准和象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比财富更重要。
    ●股市不是看谁笑得最好,而是看谁笑到最后。
    ●不经过熊市的股民,不是一个成熟的股民。
    ●我不是股神,不是股评家,我是标标准准的“散户”。做散户不可悲,但千万不要做散户中的傻户。
    ●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要做坚定的“滑头”。低吸高抛,抄底逃顶,见好就收,落袋为安乃真英雄

    如果用百度搜索一下“林园”加“股神”,0.17秒以内,你会找到91.3万多个网页。网民对林园褒贬不一,有崇拜者称他为“中国股神”,也有怀疑者将其视为“股市里的芙蓉姐姐”。
    林园的好友表示:“我也不觉得他有什么特别,只是他的价值投资理念和长线投资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林园四十来岁,穿着不算考究,个子不高,平头,说话时那双小眼睛放着光。就这面相实在不像富贵之人,尤其这位仁兄“得意忘形”起来,跟一个中了小奖的小市民没两样,根本看不出是一个能人。
    他很多时候像一个散户,但其资金量注定不可能是个普通股民。他的投资逻辑成熟而且先进,但其个性张扬决定了他不会像机构那样理性。当然,理性这个东西不太好说,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演变成为盲目。不少机构犯过此类错误,众“股神”们同样难免理性过度。这个后面再说。
    2006年后,林园变得格外高调,媒体就喜欢和这样的人来往,新闻点、娱乐点都不缺。此后,股民的追捧、机构的反感、同行的抨击接踵而至,而这些都是林园希望得到的。受捧不一定是好事,挨骂不一定是坏事。对于某些公众人物来说,最可怕的是被冷落。也许林园就是这种情况,炒股不如炒自己,自己就是大蓝筹,把自己炒热了,钞票自然就滚滚送上门来了,“林园私募”就是这么火起来的。
    某业内人士说:“媒体关注的动力主要来自投资者的需求和取向。在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中,财富快速增长是无数投资者的梦想。所以,林园等人的出现无疑是恰逢其时。”
    2007年中,自“带头大哥777”被警方带走调查后,散户开始质疑疑似“带头大哥777”第二的林园。林园号称8000元起家,从1989年入市到2007年,18年过去了,身家达到20亿元。这位中国“股神”是如何操作的?他投资的究竟是哪些股票?这些股票果真有如此高的收益吗?最让大众难以置信的是:林园似乎从未亏过。
    麻将四人一桌,几圈下来必有输赢,而且输家输的钱和赢家赢的钱金额是相等的,赌资不会外流。但股市不一样,因为国家要收印花税,券商要抽佣金,某些上市公司恶意圈钱,加上黑庄违规操纵股价,造成资金大量外流。这么一算总账,输家输的钱比赢家赢的钱多得多。从这个角度上看,股票赔钱的风险远甚于麻将,永远只会是少数人赚钱。可是,林园怎么就没经受过大的挫折呢?林园式的价值投资有这么神奇吗?
    有人认为,林园年收益率高达100%,这太不可思议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投资方案和策略,林园宣扬自己大而无当的价值投资策略,正是利用与散户投资策略的差异性来吸纳信徒。价值投资理念是人们所追求的,也是人们所不能达到的。用这样一个大多数散户都接受却又做不到的理念四处宣扬,恐怕难以让人信服。
    股市没有神,巴菲特不是,林园也不是。
    林园究竟玩的什么套路?且容慢慢道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