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宴者(4)

2025-10-10 评论

    第二天,董丹在电视台的晚间新闻上,看到这则产品拍卖成功的报导。消息在各家报纸也是重大新闻。而对董丹来说,唯有生蚝值得记忆:它填补了他饮食史的一项空白。
    此刻,董丹腰间围了条浴巾,冲过走廊,回到屋里,留下小梅一个人拖地。等到她进屋,他穿戴得差不多了,正对着窗台上的一面小圆镜子一会儿弯腰一会儿半蹲,想把他整张脸挤进镜面。他皱皱眉,对自己的头发不甚满意,努力让其中一部分站立起来。
    “行吗?”他问,摆了个侧脸。
    小梅说很好。她拿起半篮绿豆,开始挑拣里头的泥沙,还有已经被虫给蛀空的豆壳。她靠着一张书桌,桌腿上有着潦草的红漆数字,表明是公家财产。他们刚结婚的时候,工厂正换新家具,把这些破烂以低价处理给了职工们。小梅挑了两张书桌,一张缺腿,一张裂了桌面,她把它们全给拆了,把好的腿和好的桌面拼接到一块。另外捡回的两张破烂办公椅,她用花布做了椅罩,把椅子上丑陋的编号给盖起来。屋里到处可见白色钩花桌市,这是小梅想出来的法子,让家里完全不成套的家具看起来有统一性和协调感。两个缺了玻璃门的小矮柜靠着墙放着,里头装了些茶杯、桌历、笔记本、旅行闹钟一类杂七杂八的东西,全是从酒席中拿回来的纪念品。矮柜上方的墙上挂了一块黑色的大理石饰物,雕成了一本书的形状,金色商标下面,还打了一个有名的金饰老号的标记。也就是说,商标是不折不扣24K真金。这是他们最宝贝的一样纪念品。据说送这纪念品的出版家把他大部分的财富都捐了出去,为了抢救中国历史上擅禁的古典文学真迹。董丹开玩笑说,哪天他们穷得要饭了,那上面的金子还够他俩吃一阵子。矮柜对面是一张大床,人造皮革床头,也罩着同样的白色钩花床罩。
    董丹还在对着镜子瞪眼,就像他正打算和镜子里的自己摔跤。
    “你也觉得昨儿没跟我一块去吃‘千蟹爪’挺亏的吧?”
    “嗯。”
    她漫不经意地回答。
    “那盘菜根本没吃完,恨不得能代你吃!”
    “那就代我吃吧。”她笑起来,把一颗豆子朝他的肩膀弹去。他从水泥地上把豆子捡起,又弹回去。她弓起背作势要朝向他冲去。他立刻举起双手求饶,并且用下巴指了指时钟,该上班了。吃酒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一点都马虎不得,除了敬业之外,还要有纪律、勤奋、勇气等素质。
    董丹走到屋子另一头,从晒衣绳上取下了他那条领带。小梅看着老公打上了这条格子领带,心想她这辈子没见过比他更帅的男人,包括电视剧里的男明星。
    董丹又窜过房间。一屁股在沙发上坐下,那张臃肿的沙发立刻陷了下去,哼唧一声。系鞋带得抬高脚,他的膝盖都快撞上了下巴。跟床一样,两张沙发用的是同样的人造革自制的。它们挨着门边蹲着,白头偕老似的,像一对不知所措的乡下老夫妇。他跟小梅以及自己许了愿,一旦他从吃宴会里赚够了钱,马上换掉他们的新婚家具,包括那张床和这两张沙发。

这场酒席的东道主是个非盈利组织,培养少年鸟类观察家。饭店的大厅挂满了知名画家的作品,都是捐出来赞助少年观鸟活动的。董丹随着人群走进宴会厅,看到接待人员在检查每个人的证件。女接待员的眼睛忙着对照身份证上的照片和眼前的人,一边跟大家解释一项新规:两天前有人拿了假记者证混进了人民大会堂。当时人代会正在举行,那人就闹起示威来,控诉地方党领导的腐败。从那之后,记者们在参加记者会和宴会时都得同时出示身份证和名片。
    董丹反身离开了入口处。他身份证上的名字与他的名片并不相符。当然,他可以谎称他把身份证留在家里了,说不定女接待员还是会放他进去。但是万一她不放他进呢?万一她检查记者证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抓出像他混吃混喝的人呢?是不是有些人早已注意到某些来路不明的“记者”总是在记者会和酒席上出没,却从来没见他们刊登任何文章?
    董丹瞪着面前的一幅面,因此避开了与任何人照面。他留神到大厅里就剩下他和另外两三个人了。几乎所有的受邀者都已经进了宴会厅。他必须马上作决断。
    “你喜欢这幅?”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严歌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