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辰光对黄阿平也不太喜欢,他原来是黄阿平的教导员,对黄阿平的情况比较了解,几年前他还曾经把黄阿平作为四小金刚纳入了他的宣传计划,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四小金刚这个品牌没有打出去,而随着彼此地位身份的变化,黄阿平这小子越来越不讨范辰光喜欢了。范辰光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就知道黄阿平是怎样一个同志了。就上个月,我到三连去,连队都在训练场上训练轻武器射击,这个同志坐在老远的地方,一动不动,像和尚打坐入定似的。我观察了很长时间,他一直是这样。问他们连队的一个排长,你们副连长这是干什么?那个排长也是二乎二乎的,说分队练射功,他们副连长这是在练坐工,准备将来官当大了坐主席台仨小时不挪窝,也不撒尿。你说这叫什么玩意儿。这样的干部能用吗?”
在座的几个常委都笑了。
岑立昊说,“黄阿平固然有缺点,人无完人嘛。但黄阿平这几年潜心研究外军人才成长过程,是很有自己的见解的。他认为我们有差距,是恨铁不成钢,是希望我们强大,并不是看笑话,也并不意味着自暴自弃,跟崇洋媚外是两码事。这个人写了十几万字的《十国军官之路》,我看很有见解,对我们有很多启示作用。我要是有门路,就推荐出版。这个人将来放在干部股,绝对是块好料子。一个小小的副连级干部,如此有眼光,有忧患意识,难得。这样的人老是不提,他最后也只好卷铺盖,我们的人才不就是这样流失的吗?”
孙大竹说:“用干部不仅是个个人问题,它体现了一定的导向性,如果黄阿平这样的人都提起来了,会不会有负面影响,会不会挫伤那些安心本职工作的同志的积极性?”
岑立昊说:“这里有个问题要解决,我们提倡安心工作,但是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不安心有几种,一种是懒惰消极,一种是好高骛远,还有一种是用非所长。可以说,黄阿平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副连长,也有可能不是一个好的指导员,关键要看这些位置是不是合适他。你老孙是军里挂号的基层管理先进干部,让你当副团长你安心,让你到服务社卖东西你能安心吗?不仅你不安心,别人还不放心,怕你把账算错了。”
在黄阿平的问题上,刘迎建最初缄默。刘迎建是个老政委,岑立昊和刘尹波当连长指导员的时候刘政委就是团里的副政委了,岑立昊在他面前当然有所收敛,刘政委不表态,岑立昊就感到很孤立,他非常希望刘尹波能够支持他一把。但作为政治处主任,刘尹波的处境很微妙,没有摸清刘政委的态度之前,他是不好轻易表态的。
刘尹波斟酌再三,最后还是表了一个模棱两可的态度:“黄阿平这个人,是有点狂,不太好管,但军政素质都比较好,倒也算个人才。用和不用,都有说法。”
岑立昊说:“干才能用不好用,奴才好用不能用。但从部队建设的立场上看问题,我们应该宁用不好用的干才,也不能用好用的奴才。干才一旦用好了,就能发挥重要作用,而奴才只要发挥用处,就是帮倒忙。”
参谋长韩建设也觉得岑立昊的想法比较有远见,部队干部的现状也确实值得思考。韩建设表示赞同意团长的意见,说:“把黄阿平这样的人提起来,用到一个新的岗位,即使是尝试性的,也是值得的。我们的干部工作的确需要有些新举措。”
另一个副团长姚文奇和后勤处处长朱白江表态,“黄阿平这样的人,如果用的不是地方,可能就是个垃圾,是差干部,但如果用的是地方,就很有可能是个宝。”
经过几个回合的争论,从常委们的发言中,已经能够感觉出多数人倾向于岑立昊的意见,刘迎建最后拍板——这大约也是老政委对新团长做出的一个姿态——同意岑立昊同志的意见,提升三连副连长黄阿平为三连指导员。但是黄阿平最终没有调到机关,而是始终都在基层工作,至于原因,那就说不清楚了。
黄阿平钦佩岑立昊,所以在去年洗剑抗洪抢险那次卸载小钢轨的行动中,尽管他也心存疑虑,但是后来他还是执行了,而且是他带的队,那时候他也听说了常委会的争论,并且也觉得岑团长的决策可能是错误的,但是他没有抵制,只是一门心思地想把事情做好,替团长弥补一点什么。他甚至热血沸腾地幻想,他带着部队三下五除二就把那条铁路掀开,像扛梯子一样扛到洗剑大坝上,就那么往河里一放,一排坚不可摧的水中屏障就竖起来了,然后是各个地段过来参观,范辰光等人在岑立昊面前点头哈腰地检讨认错。可是,确实太难了,他哪里能够想得到,那些钢轨是那样的难卸,卸下了又是那样的难运,运下来又是那样的派不上用场呢?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徐贵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