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立昊当时惊得目瞪口呆。范江河说的那个方向他知道,那是那场战争中比较重要的一场战斗,出了很多功臣。
范江河说:“战士们流血牺牲,评功评奖是应该的,但是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多出一点战争智慧,少出一点烈士。夸大对手,夸大战果是一种腐蚀剂,这样弄虚作假粉饰战绩,无疑给部队埋下祸根,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这个祸根就一天天长大。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部队不能打仗了,那怎么得了啊?从现在开始,部队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研究教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找出问题,才能提高战斗力。我一定要反映这个问题,否则死不瞑目。”
岑立昊的心灵在那一瞬间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同时也对眼前那个黑不溜秋其貌不扬的教员肃然起敬。尽管他知道范江河说的情况仅仅是局部的问题,并不代表整个参战部队的情况,甚至还觉得范江河的那句“死不瞑目”有些偏激,但是,他还是为范江河深邃的忧虑和真诚的思考所感动。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范江河都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军人。
他要下了范江河的通信地址,回到部队后经常跟范江河通信。范江河说他已经把在前线所思考的问题写成报告,呈报给军区分管作战训练的副司令员K首长,K首长当时刚刚五十岁,以精明强干和雷厉风行的少壮派形象著称于军内外,K首长非常重视,指示秘书将范江河的信摘要打印,送给军区其他首长传阅。
不久,军区果然下发了一道文件,摘引了范江河反映的问题,要求各部队实事求是,认真总结教训,寻找差距。
一
266团在参加边境作战的时候,范辰光也在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进行着不屈不挠地战斗。
不管有多少种说法,但归根到底,范辰光没能提干,其实就是一个原因:文化程度问题。当时有规定,初中毕业以下,不得提干。人们传说的钟盛英想保住范辰光。也确有其事,但范辰光的文化问题又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改档案,为此团政治处的一名干事也受了处分。如果不是因为改档案,即便文化程度低了点,但因为有参战这么个特殊情况,范辰光就可以得到特殊待遇。但是,改了档案就属于另外性质的问题了。
在岑立昊等人提干之后,范辰光疯了一样,要追到边境去找钟副师长,多少有点虚张声势的架势,因为钟副师长是去看地形的,行无定所,再说擅自行动,团里也饶不了他,闹急了,给他扣一个破坏战争行动的帽子,那就吃不了也兜不走,范辰光不会真的干这种蠢事。
范辰光没有上前线,因为政治处把他划到了重点人的名单里,怕他一时想不开,到了前线出问题。但是留在老连队也不合适,既然是重点人,还是集中起来管理为好。再说,范辰光是全团有名的训练尖子,是老班长,还代理过排长,现在连队留守的只有一个副班长负责,把范辰光留到连队,副班长也没法管他。
部队到边境执行任务,家里留下副政委彭其乐主持留守工作,全团总共五十多个官兵,白天夜晚各自回到自己的单位看家种菜养猪,吃饭的时候统一集中到机关伙房,日子过得很清闲。范辰光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重点人”,在他的感觉里,他仍然是266团的尖子,是四大金刚之首,自然不甘心就这么屁淡精松地耗日子,他跟那些留守的老弱病残有着本质的区别。况且,组织上有话,虽然这次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提干,机会还有,要经得起考验。所以范辰光很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即便不打仗,他也要把自己搞得轰轰烈烈。
因为各连留守人员分散,早晨出操就不太正规,稀稀拉拉地,范辰光主动找到彭其乐建议,说驻地分散,但心不能散,前方的同志在打仗,后方的规矩不走样,说来说去就一句话,要把正规化搞起来。彭副政委觉得这个老兵的想法有道理,就召集全体留守人员开会,重申留守纪律,要求早晨出操,晚上点名,白天检查,夜里查铺,偶尔还要搞搞点验紧急集合之类的行动。二营留守的吴副教导员身体不好,多指导,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就由范辰光负责。
彭副政委是老政工干部,管人有经验,他这样安排,既有废物利用的意思,也有安抚范辰光、防止他节外生枝的意思。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徐贵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