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立昊说,“我要说一点都不伤心,那不是事实。可是,我说过的,我尊重你的选择。”
苏宁波说,“你不想要我吗?”
岑立昊说,“我总不能强迫你吧?”
苏宁波松开了手,后退一步,看着岑立昊,就那么长时间地看着,然后把双手举起来,向后拢着自己的头发,尽管泪花还在眼中闪烁,她却笑了,像一朵刚刚淋雨的杜鹃花,在雨后的阳光中绽放。她妩媚地笑着说,“来吧立昊,让我们举行一次告别仪式吧,来吧,这是我惟一能够补偿给你的。”
这年腊月二十七的夜晚,岑立昊拖着一颗干涸的心回到了彰原市,就着一盘凉菜,独自灌了大半瓶白酒。次日凌晨三点钟,他把那辆为苏宁波准备崭新的飞鸽牌自行车推了出去,车子后面绑着一挂鞭炮,歪歪扭扭地骑着车子沿营区转了一圈,放了一圈鞭炮,把全团都惊醒了。副团长辛中峄闻讯派人追查是谁这么荒唐,结果在机场的塔台下面找到了烂醉如泥的岑立昊,当即一顿劈头盖脸的臭训,岑立昊的档案里从此又多了一张行政警告处分。
一
对于范辰光来说,转改志愿兵两年后的这个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太阳像一个神奇的播种机,在原野上铺了一层黄绿相间的春色。萧瑟了一个冬天的西郊机场在春风丽日的滋润下,莺飞草长,方圆二十公里空旷的土地上春意盎然,两条废弃的水泥跑道像两条白色的飘带,镶嵌在毛茸茸的绿海中间,使这道原本一览无余的风景又增添了许多幽远和神秘的内涵。
钟盛英结束在北京的进修之后,回到88师升任师长,这无疑是范辰光的福音。尽管一个师长和一个志愿兵之间隔着天大的距离,但是范辰光不这么看,因为他曾经是钟盛英手下的“四大金刚”之一,这就在上下之间搭了一条线,尽管这条线很虚很短,细若游丝,然而事在人为,只要把功夫下到,他就可以变成一条通衢大道。
按工资计算,范辰光现在已经享受副连职待遇了,也算是老牌志愿兵了,四个兜穿久了,新鲜感很快就消失了。他太不平衡了,尤其是在岑立昊的面前,饱受屈辱,倍遭冷落,岑立昊从来就没把他的副连职待遇当回事,在岑立昊的眼里,兵就是兵,志愿兵也是兵,副连职工资待遇的志愿兵说到底还是兵。就连刘尹波,表面上对他很尊重,但这种尊重也是居高临下的,那次在刘尹波家吃饭,对待他和岑立昊僵持,刘尹波虽然站在他这一边,说出来的话却不怎么入耳。临散场的时候,岑立昊先退了,刘尹波送他到门外,说,“立昊你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人说赤脚的不怕穿鞋的,他一个志愿兵,你一个正营级干部,却不分场合地跟他较劲,有失身份嘛!”
大家都喝多了,刘尹波说这话并没有避着谁,声音很大——他就是这么认为的,他就是这么理解他们——军官们同志愿兵范辰光的关系。刘尹波的话像一条鞭子,狠狠地抽打在范辰光的心坎上,他在岑立昊那里得到的胜利的感觉,报复成功的喜悦,被刘尹波这句话冻得冰凉刺骨。
凭什么?凭什么?他们凭什么这样自命不凡趾高气扬?他们哪一点比我范辰光强?哦,身份,他们有身份,我没有身份。啊身份,身份啊身份,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东西?什么勤务员?什么公仆?勤务员和公仆也是一种身份,没听见哪个平头老百姓说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和人民的公仆就是身份的代名词。没有身份就没有地位,没有地位就没有作用,身份是和地位和作用血肉相连的。可是我不服,坚绝不服,永远不服,只要活着,我就不服这口气!我不能再当一个志愿兵了,我当个军官比他们差吗?我什么也不比他们差,就是档案里少了一个文化程度证明书,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个结果从我出生那一天起就决定了。上学的时候我是好学生,可是我上不起了,我从七岁的时候就开始拼命地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能有今天,已经是历经磨难痴心不改了。可是,我还是没有身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还得咬紧牙关,我必须成为一名军官,我这样有追求有行动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人如果不能成为一名军官,那就是老天爷瞎了眼了。
当然,范辰光也清楚,从志愿兵到一个军官,是一次质的飞跃,这一步可不是随便跨的。然而换一个角度看,有难度就有高度,上天把我范辰光放在世界上,放到一个连饭都吃不饱更连学都上不起的家庭,就是让我历经磨难的。磨难不要紧,我已经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已经在磨难中杀开一条血路,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副连级志愿兵,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当然,这只是个开始,好戏还在后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徐贵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