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盛英回来当师长,使范辰光看到了理想成为现实的可能性。自从两年前陈九江师长给他做了一个“好汉做事好汉当”的批示之后,他一直琢磨要进一步加深陈师长对他的印象,但还没等他施展拳脚,陈师长就离休了。现在好了,钟盛英当了师长,情况更加有利。钟盛英爱才,尤其喜欢给他争光的部属,那么怎么才能让他慧眼识珠,再次发现还有一块金子被埋没在泥土里呢?靠砖头拍脑门显然是不行了,现在已经是八十年中期了,部队都在搞训练改革,要完成由体能到技能、技能到智能的转变,单打独斗匹夫之勇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受人重视了。再说,他现在也不像当年了,这五六年他的心力都操在力挽狂澜扭转个人乾坤上了,拳离手曲离口久矣,再让他拿砖头拍脑袋,恐怕要拍出事。
冥思苦想,范辰光最后决定还是在新闻报道上下功夫,钟盛英不是彭其乐,彭其乐之所以只当了个团副政委就转业了,就是因为在有些事关荣誉的问题上不敏感,死板教条。钟盛英珍惜部队的荣誉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谁能为部队增添荣誉,谁就是功臣,这一点266团许多人都清楚。
范辰光决定通过抓典型闪亮登场,他着手分析全团各类人物,军事的,后勤的,政治的,技术的,分析来分析去,就分析出一个灵感:当年有四大金刚,现在为什么就不可以搞一个四小金刚呢?一则,有历史跨度,有传统精神,这典型师出有名;二则,通过为四小金刚扬名,也可以翻翻四大金刚光荣的历史老账,虽然这样会让岑立昊和刘尹波跟着沾光,但组织上已经对得起他们了,而他范辰光作为当年的四大金刚之首,就有可能引起新的重视,那么他现在的处境就会成为领导思考的重点。
范辰光做事也是讲章法的,他开始酝酿一个成熟的计划。他的第一个目标是当年的假四大金刚之一,现在的五连副连长韩宇戈。主意拿定之后,范辰光到二营去找刘尹波,说要在二营抓个典型。却没料到碰了个软钉子。
刘尹波说,“典型是抓出来的吗?”
范辰光说,“典型不抓怎么出来?”
刘尹波说,“典型是自己成长起来的。”
范辰光说,“这你就不懂了,典型是自己成长起来的,但是要靠组织发现,更要靠组织引导培养。我看你们五连副连长韩宇戈身上就有典型的价值。”
刘尹波奇怪了,“韩宇戈怎么啦?”
范辰光说,“上次去人民公园挖军民同心湖,韩宇戈亲自拉板车。”
刘尹波说,“是啊,老兵退伍,新兵没到,除了看家的,就那几十号人,干部都上去了,很正常嘛。”
范辰光说,“不一样啊。韩宇戈是谁呀?韩宇戈是特殊人物。一、这个同志原来是后进战士,经过组织上的帮助培养,又经过战斗的洗礼,现在表现不错;二、这个同志是高干子弟,但是从来没有倚官仗势,踏踏实实,保持了革命家庭的优良传统;三、上半年大比武,他拿了个人全能第三,作为一个副连长,难能可贵。”
刘尹波说,“这个同志表现是不错,但是表现不错的同志也不是他一个,有什么好抓的?”
范辰光说,“表现好的不一定有亮点,抓典型一定要有亮点,亮点就是特点,有了特点就可以作为重点。如果这个重点推出去了,也就有了站立点,也就是说,你们营里的工作就上了台阶,你这个副教导员也就有了闪光点。”
刘尹波怔怔地看着范辰光,像是看一只穿着军装的狼。刘尹波说,“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你老范这几年还真修炼得不简单啊。”
范辰光不在意刘尹波的挖苦,坦然地说,“鳖有鳖路,蛇有蛇道,当年我当金刚,也不是花钱买来的。”
刘尹波说,“那你说说,这个典型该突出什么特点?”
范辰光胸有成竹地说,“题目我都想好了,《从假金刚到真金子》,重点突出我们266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和细致,对于后进战士从灵魂深处找原因,从负面的现象找积极因素,不抛弃每一个积极的可能性,从而反映革命大熔炉的先进性。当年就是钟团长远见卓识,辛副参谋长慧眼识珠,才使这个同志找回了自我,有了用武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提出人才建设的新思路。现在社会,看人要看主流,扬长避短,扬好了避好了,就是人才战略的进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徐贵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