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三部曲(100)

2025-10-10 评论


  九十多年后的1489年,王朝已进入了第八代的将军义政(1436-1490),他仿效他的先祖,隐居京都东山,修建银阁寺,以此,展开东山文化。

  我在这里,要向你提及一位杰出的日本艺术家能阿弥(1397一1471),作为义政的文化侍从,他通晓书、画、茶,还负责掌握将军搜集的文物。他发明的点茶法,茶人要穿武士的礼服狩衣,置茶台子、点茶用具、茶具位置、拿法、顺序,进出动作,都有严规。今日日本茶道的程序,就在他手下基本完成了。

  想象那一年日本国的深秋吧。将军义政,眺望秋空,聆听虫唱,不觉伤感。他对能阿弥说:“唉,世上的故事,我都听过了。自古以来的雅事,我都试过了。如今我这衰老的身体,也不可能再去雪山打猎,能阿弥啊,我还能再做些什么呢?”

  能阿弥说:“从茶炉发出的声响中去想象松涛的轰鸣,再摆弄茶具点茶,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听说最近奈良称名寺的珠光很有名声。他致力于茶道三十年,对大唐传来的孔子儒学也颇为精通,将军不妨请他来吧。“

  就这样,村田珠光成了将军义政的茶道老师。书院贵族茶和奈良的庶民茶交融在一起,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诞生了。

  羽田有条不紊地侃侃而谈,把一部日本茶史讲得如此清晰连贯,把个杭天醉听得张口结舌,神思来去,恍若游丝。他的脑子里一会儿陆羽一会儿苏东坡一会许次纤,就是连贯不起来。羽田看出了灯下主人的恍然,这才打断了兴致,略有不安地问道:“杭先生,是否胎噪你了?”

  杭天醉如醉方醒,连连摇手:“听君一席话,只觉他山之石劈面而来,直攻我山之玉,况且先生又讲得如此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贵国之茶道,倒是听出了一番庄严画图来,愿恭听之。“

  隔壁传来嘉平大呼小叫的声音,夹着叶子一串串风铃一般的笑声,几个孩子玩得正开心呢。羽田放心了,继续了他的思路,又滔滔不绝地讲了下去。

  室呼时代的末期,也就是相当于中国的明代吧,在日本的民间,出现了一种由老百姓主办的茶会,人们把它叫作“云脚茶“。各种身份的人聚集在河边,大厨房、小客厅,喝酒、下棋、品茶,十分热闹,这就是中国人称之为下里巴人的饮茶了。

  这种下里巴人的饮茶活动中,奈良的淋汗茶会,最引人注目。淋汗,就是夏天洗澡的意思。奈良有一家姓古市的家族,专门烧了水,请一百人入浴。洗完澡,便喝茶,吃瓜果等,大家又唱又笑,赏花品茗,十分开心。

  古市家族中的澄荣、澄见两兄弟,是奈良著名的茶人。他们的师长,便是村田珠光(1423-1502)。

  珠光十一岁时便人寺做了和尚,想来年少气盛吧,竟被赶出寺门。十九岁时,他进了京都的一休庵,跟着一体参禅,并得到了一休颁发的印可证书——圆悟的墨迹,这位明代禅僧的墨宝,便成为茶禅结合的最初标志,茶道界最高的宝物。

  珠光把它挂在茶室的壁龛里,进来的人全要向它顶礼膜拜,以示禅茶一味的道路。珠光在京都建立的珠光庵,以本来无一物的心境点茶饮茶,形成了独特的草庵茶风。他在义政将军关照下,成为一名大茶人。晚年回到奈良,收了许多门徒。临终时,他说,日后举行我的法事,请挂起圆悟的墨迹,再拿出小茶罐,点一碗茶吧。

  村田珠光曾经留下过许多至理名言,他说,没有一点云彩遮住的月亮,没有趣味。他还说:“草屋前系名马,陋室里设名器,别有一番风趣。”

  听到此,杭天醉不由拍案叫绝:“好一个草屋系名马,醒酗灌顶之倡语!”

  羽田也说上了兴头:“正是珠光,通过禅的思想,把茶道提高为一种艺术、一种哲学和一种宗教,这里,庶民为主体的乡土文化,战胜了东山为代表的贵族文化了。”

  杭天醉听到这时,禅心大发,突然说:“羽田先生,我这里有上好的白炭,还有虎跑水,不如趁现在烹茶品尝一番,如何?”

  羽田听了大为高兴,说:“入乡随俗,就照你们中国人的习惯来办吧。”

  杭天醉这就叫来了婉罗,让她乘着月夜到户外去生炭炉。嘉和嘉平,带着叶子也大呼小叫地冲到月下,手忙脚乱地帮着添乱。叶子蹲在地上,口对着炉口,吹着气,烟熏得她鼻涕眼泪直往下掉,杭天醉隔窗叹日:“心为茶养剧,吹嘘对鼎锁。”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旭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