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安一直为等不到林的哭声心里不是滋味。在他回英国的途中,路经香港,在旅馆时,他的乡愁病犯了,用此来对抗他一直想折回中国去的念头,这念头有时是如此强烈,一天会出现好多次。以致他写信给母亲,建议母亲在花园里挖一个游泳池。
有点水,即使不是江或湖,也是安慰。
武汉不仅在地图上和空间都远了。好像许多年已经逝去,母亲那里累积他的信,怕有上百封了吧,环视一下整个生命,不过一小段。他觉得他这一生不会再有爱情,可能就将消除掉心里那种滋味,不完全是难受,准确地说,是慊慊的感觉。
在街上,遇见有些像林的中国女人,他都不去看。他不想再见到她。
夜里,他突然大汗淋淋醒来,他梦见了她,穿着一身黑衣。好像她从来都没穿过这种颜色。
林是决不会再当着他的面哭的,哪怕是他不在房间,也不愿意让他听见的。她把最后一点自尊留给了她自己。
对于他们的无奈结局,她也不是没有责任的:她就是不肯仅仅做他的情妇,因为她爱过他,仍然爱他,甚至一天比一天都更真实地爱着他。这是她做人的权利,爱的权利,她就是不肯被他那么不公正地对待:偷偷摸摸,不敢理直气壮地爱她。她不能让他不把她当做平等的人对待。
在那个致命的上午,她的眼光就把他看穿:他实际上摆脱不了种族主义,不过比其他西方人更不了解自己而已。他的灵魂深处藏着对中国人的轻视,哪怕对方是他最心爱的女人。在林和程面前,他的决断绝情,说到底,还是西方人的傲慢。
不能回想,他对自己警告。他自认为是个世界主义者,结果只是在东方猎奇。他只能回到西方文化中闹恋爱,闹革命。此时,他突然想起,K,是“神州古国”,中国古称Cathay的词源Kitai,他命中注定无法跨越的一个字母。
船驶出海湾,慢慢地进入大洋,掉头向西行驶。每向前一段,他就少了一点感觉,当那片广袤的大陆变成一条线时,他的痛苦也减轻了几分。船浮漂在大洋上,四周全是海水,和天空一样蓝,没边没际的,一只海鸥也没有。那慊慊的感觉,却依然带着一种辛酸的疼痛,在吸他脑汁和血似的。他看见波浪散开,天和海渐渐透明,透明得发亮。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法西斯攻击北京全面侵华。几乎同一天,西班牙内战决定性的布鲁奈特战役开始。
    一个月前,林从系里那个英国女人那儿听到消息,朱利安加入国际纵队到西班牙参战去了,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她拿出所有的信,全是朱利安离开武汉后她写给他的,原是准备寄到英国,只是犹疑未寄出。现在不用寄了。她按写信的时间顺序,一个月扎一束,放好。
    西班牙的阳光非常强烈,这儿的阳光也异常强烈,气温逐日上升。她经常一个人走到朱利安住过的房子前,手里握着他的房门钥匙,仿佛他还住在这儿,里面的主人不是别人。
    她早已停止了写作,除了写信,注定会扎成一束束的信。她几乎不再说话,不只是和程,也不想与任何人交往。尤其是下雨天,她干脆盘膝静坐在窗前,一个上午一个下午就这样从她的眼前过去。花园里的树叶密密地遮挡她的视野,这时,她的心既不孤独,也感觉不到绝望。她只穿白色和黑色,那些鲜艳的衣服,再也未穿一次,全堆在一个柜子里,不再放樟脑.让虫和时间销蚀它们。
    战争的火焰从北向南延续,武汉成为战时动员的基地。两江三镇全是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武大校园里更是闹得天翻地覆。但她觉得战争跟她没有什么关系。
    当这天她一步一步在房间里走动时,她的目光发亮,脚步有力,从镜子里,她看见自己比以前更美。她知道,她当然知道朱利安此去西班牙一定会死,因为他希望被杀死,正如她也一样,她太了解他了。所不同的是,他只是想被人杀死,而她有勇气自己杀死自己。
    此时正是旧历七月半,鬼节时期,地府门洞开,欢迎每一个前去的人。
    她一身白衣袍,坐在书房地板中央,四周点了一圈蜡烛。她闭上眼睛,许多人在烧纸钱,好多漂亮的剪纸在飞扬。一串串影子手举纸房纸衣,坐着纸马车、牛车,还有莲花灯盏,纸轿子,从长江上直接往珞珈山上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虹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