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正当表面上熊天宝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袁红军又出事了,而且和腐败连在一起。熊天宝担心的就是经济上去了领导下台了的事情发生,全国已有好多例子证明了他的推断。
煤不断涨价,一个月比一个月高,倒腾煤便能发大财。这事暴露了,全怨袁红军,你收了人家倒煤的张三15万元,你就给人家办事,你叫辛庄乡煤矿安排一下,卖给人家煤不就行了,至少你让人家赚够给你的钱,再余点,他还告什么。可你偏偏不卖给人家,又让另一个煤贩子李四独吞。明白人不用细讲,李四给你的贿赂比张三的多,收了多的退走少的,也不会出事,偏偏你贪得无厌,不退给人家。张三这小子也够高明的,隔过县检察院、反贪局,直接告到市反贪局。自然,就该袁红军倒霉。
好在袁红军曾给王前当过秘书,王前跟熊天宝通了电话,让他不惜任何代价把袁红军保出来。还真不该袁红军山穷水尽,黄鹂的一个表哥正巧在市反贪局当副局长,也正巧专管这个案件。马天柱妻子的一个拐弯亲戚在林河县反贪局当局长,熊天宝让黄鹂先到市里了解了解情况。情况对袁红军有利,袁红军被抓进去后,矢口否认,还一个劲地说自己曾患有心脏病,所以反贪局领导指示不能硬审。再说科级干部本来就应该县里管的,熊天宝趁机让县反贪局局长和自己一块儿到市里请了请客,便把袁红军要回到县反贪局审理。
要到县反贪局就主动多了。熊天宝让马天柱通过妻子的亲戚见了袁红军一面。给袁红军面授了机宜,说15万元该承认就承认收了,收了钱后他交给了司机,让司机准备退给张三。后来反贪局就按这个调子结了案,让司机交出15万元给了张三,袁红军写了个检查,报请县委同意了事。
袁红军出事后,面色憔悴了许多,当天晚上他又向熊天宝交了实底,还收了人家李四30万元现金。
熊天宝“嘿嘿”一笑,说,你别胡说八道,人家是捐了30万元建学校的。以后让他再多捐点儿,我亲口给他说,否则,不让他买辛庄乡的煤,断了他的财源。
熊天宝当机立断,让袁红军以李四的名义把钱交给中学基建处,算作李四为辛庄乡教育的捐款,并以乡党委、乡政府名义给李四立碑。
10辛庄乡出名了,也等于熊天宝出名了,因为省市的各种新闻媒体报道辛庄乡面貌大变时,都提到了熊天宝的功劳。熊天宝在县里一说三响。他先是领着黄鹂在欧洲考察学习了半月,又到美国、加拿大考察学习了一个月。熊天宝最清楚,对他这一级干部来说,说是考察学习只不过是掩人耳目,实质上就是旅游观光。县委书记给足他面子,特批让他携妻带子。他和妻子风光极了,异国的情调,异国的风貌,委实让他大开眼界。夫妇二人也同时体会到流连忘返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了。吃的住的,都与国内有天壤之别。每走一处,他俩都激动不已,可回到老家一看工作之地,又很快平静下来。熊天宝琢磨着中国落后赶不上西方国家都与李鸿章有关。为什么当年你李鸿章搞洋务运动,只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倡导同时也要学西方的先进体制呢。技术创新应该与体制创新同步进行。可熊天宝反过来再琢磨,体制方面也不能全怨李鸿章,李鸿章毕竟是个大臣,上边还有管、卡、压他的人,就像他熊天宝现在想把辛庄乡的体制革新一下也非易事,一个小乡哪能用七八十个乡干部,实际上有十来个人足够用。小政府,大服务嘛。行政干部多了行政干预就多,行政干预越多,市场经济发展越慢。如果每一个乡干部不去干那些出工不出效的行政事,去办一个企业当老板,多创税收,何愁辛庄乡经济不发达?可要是真下令,这多数乡干部去当私营企业主,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没把乡干部撵下去,他自己倒会被别人撵走。
不过,熊天宝还是在体制创新上做了一些文章。他和袁红军、华挺秀商量出一个二分之一工作法,即让一半人干乡里的日常工作,一半人下海创办企业。创办企业的三年内工资照发。
下海的人都很乐意,拿着够本找赢,三年内发工资,三年后再说,三年后你熊天宝还不知道到哪儿去了,中国人习惯的就是边走边说。
大家的推测还真准,别说三年后熊天宝不知何处去,现在熊天宝就要走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邓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