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是一个松散的地区组织,其内部矛盾往往很大。比如,泰国和缅甸几个世纪以来互不信任;泰国与柬埔寨因领土纠纷而爆发了武装冲突;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经常吵吵嚷嚷。各国贫富差距大,有富裕国家,也有世界级的穷国。有几个国家的内部还不稳定,地区合作尚不能被排在显要位置。而且,这10个国家没有一个有足够的实力和威望充当领导者。印尼虽大,但实力较弱;新加坡虽富,但太小;越南虽强硬,但受到政治制度的很大限制。在1998年金融危机打击之后,南海国家联盟该地区的活力还没有完全恢复。东盟还不是一个有效的区域组织,不过在与其他国家对话时,东盟作为一个平等伙伴,可以减少单个国家势单力薄的缺陷。与东北亚相比,东南亚的力量显然不足。在10+3的对话中,3个国家中的中国距离东南亚最近,日、韩都在东北亚。中国有大片国土位于东南亚,这是中国的优势。必须有外力的介入和推动,东盟才能活跃起来。
和东北亚一样,东南亚也是中国古代朝贡体系的一部分。朝贡体系之所以能成为东亚国际关系稳定的基础,原因是中国唯一大国的地位不可取代。这是由中国的国土面积、人口、文化水平、地理位置、军事力量等诸多因素决定的。没有竞争者也就不会有争夺霸权的战争。因此,东亚过去的国际体系是稳定的。其他国家都处在相对边缘的位置,各国都不能获得强大的军事力量,挑战宗主国,除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外。南宋曾向金称臣上贡,形成了反向的朝贡关系。强大的汉、唐在初期也一度向北方的匈奴和突厥称臣。北方王朝先是尾大不掉,和中原王朝形成割据态势,如果有能力则进一步南侵,以图彻底取代中原王朝。不论这些部落联盟多么强大,如果它们不能占领中原,就不能获得宗主地位。清朝入关成为正统王朝之后,仍受到朝鲜的(暗中)歧视,日本则完全中断了朝贡关系,因为它们认为满族不是中原文化的正统。中原王朝(现在的中国)之强大是东亚安全的保障。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发生在东亚的多次战争,都可以看做是中国积贫积弱的结果。中国的再次强大与富裕将是东亚和平的保障。
东盟国家对美国的态度差别很大。新加坡和菲律宾的盟友是美国,而缅甸则被美国视为敌国,穆斯林人口占大多数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不太喜欢美国,越南等国对美国也很警惕。因此,东盟作为一个整体,难以和美国结为亲密盟友。另外,东盟内部各国彼此也有很大的历史和现实矛盾,不能形成一个团结的地区。由于国内不稳定和经济不发达,东盟最大的国家印尼不能承担起领导的责任。所以,如果仅仅依靠东盟,东南亚地区一体化的未来并不明朗。
东南亚是亚洲民族组成最复杂的地区。与中国在陆地接壤的缅甸、老挝、越南都是多民族国家,都有数十个民族。与东南亚相邻的云南是中国民族最多的一个省。虽然有不同的名称,东南亚的主要民族与中国西南的云南、广西等省区的少数民族多是同一个民族,如傣族、景颇族、苗族、瑶族,等等。他们的语言也多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这是因为中南半岛北部的许多民族都是从中国迁移过去的,原住民更向南移动。所以,在血缘上,中国与东南亚不可分割。在过去数百年,中国土地上有更多的人向东南亚移民。与远古不同,这些新移民大多是汉人,或者说,他们是在汉民族和汉文化形成之后的移民。他们与远古移民也许有相同的祖先。新移民的分布更广泛,在东南亚各地都有华人,他们使中国与东南亚的血缘联系更加密切了。
华人在东南亚发展的过程是艰辛的,在国内的遭遇也很不好。明、清时期,海外华人受到国人的歧视。在清末,他们支持革命者。在日本入侵时期,他们支持抗战。从1950年代开始,他们所有人都有特务嫌疑,他们在大陆的亲属饱受迫害。在改革开放之初,海外华人格外受欢迎。当时大陆实在是太穷了(许多人深有感触),文明水平太低了(不少人承认这一点有困难),任何一个海外华人以及外国人都被想当然地当成是有教养的富翁。现在,大陆人能够用比较平和的心态看海外华人。无论华人的国籍是什么,他们在血统上都无可更改地是华人。只要他们认同华人身份,对故国有亲切感,中国就应该让他们能够以自己为华人而骄傲。
南海:东南亚的地中海
这里所说的南海是广义的南海。它是一个地理概念,不限于中国的海疆。广义的南海指马六甲海峡以东包括泰国湾以南的海域。这样,在东南亚的10个国家中,有8个分布在南海周围。其中,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五国是中国的海上邻国,与中国有领海主张冲突。泰国、新加坡和柬埔寨在南海的西南边缘,不与中国在海上相邻,与中国没有领海主张冲突。与南海不直接相邻的东南亚国家仅有两个——缅甸和老挝。缅甸的领土完全在马六甲海峡以西,须经过马六甲海峡才进入南海。老挝是一个内陆国家,却可以通过湄公河经柬埔寨和越南进入南海海域。这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目的之一。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