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在海上和陆地上都不与中国交界,在这方面,两国没有利益冲突。泰国和马来西亚一样,在马来半岛的东西两岸都有领土,因此今后可能会受到印度更多的影响。越南入侵柬埔寨对泰国构成重大威胁,那时中泰有很关键的共同利益。1989年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后,中泰两国加强合作的动力有所减弱,但友好关系没有改变。泰国是当年英国与法国之间的缓冲国,在缅甸和印度独立之后,缓冲国的位置向西移动到缅甸。印度把缅甸当作是与中国争夺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国家。在缅甸以东的国家中,印度的影响力暂时还不大,只有越南是一个例外。
缅甸:前方还是后方?
在战争时期,缅甸至少两次成为中国的后方。在17世纪,南明在清军的追击下一路退到云南,然后又退到缅甸。永历帝在缅甸被俘。在20世纪,在日本侵略军的压力下,南京中央政府退到重庆。日本占据了中国整个海岸线,一直到越南。中国只能从缅甸的海港获得补给和援助。接着,日本从缅甸登陆,轻松击败英国军队,切断中国的运输线,然后进攻云南,对中国的大后方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中国两次派军队进入缅甸,与英国军队并肩作战。这时,缅甸对于中国的战略地位非常突出。缅甸与中国西南接壤,而西南是中国的战略大后方。缅甸可以成为中国西南的出海口,在危急时刻是重要的石油进口通道,以避开拥挤的马六甲海峡。
元、明、清三朝都曾经对缅甸用兵,都没有收获。在人种和文化上,缅甸和云南的少数民族是近亲,民众大多信奉佛教。缅甸曾是中国的朝贡国,后来是英国的殖民地。1793年,当马嘎尔尼率英国使团前往承德觐见康熙皇帝时,有两个藩属代表团在那里为康熙拜寿,一个来自蒙古,另一个来自缅甸。参见何伟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蒙古早已被正式纳入清帝国的版图。蒙古和进贡国不一样,蒙古王公因追随满族打天下而在清廷享有特殊地位。在乾隆帝的时候,缅甸成为一个强悍的国家,不仅战胜了清朝的入侵,还攻入了暹罗(泰国)。作为一个现代的多民族国家,缅甸还不稳固,联邦政府的影响力有限。边疆地区有能力与联邦政府抗衡。缅甸华人(果敢人、桂人)有自己的地方政权,还有地方武装。他们生活在靠近中国边界的地方。所以他们不会像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华人那样受到歧视、迫害和屠杀。由于缅甸受到大国的干涉和制裁,它的未来很不确定。
从中国西部出海,一个通过西南的云南,经缅甸;另一个通过西北的新疆,经巴基斯坦。出境之后还要穿过整个缅甸或巴基斯坦才能到达海洋,而这两个国家的地理对交通都很不便利。缅甸的主要河流是伊洛瓦底江,巴基斯坦的主要河流是印度河,其源头都在中国,但不可能从中国乘船。中国的云南、新疆和缅甸、巴基斯坦都不算发达。从这两个省区到中国内地山高水远,因此不会形成大的市场。此外,缅甸和巴基斯坦的政局都潜伏着动荡因素,有强大的外部或内部势力试图推翻现政权。现在的中缅、中巴关系主要的基础是为了对付共同的外部挑战。只有在缅甸和巴基斯坦繁荣之后,中国与它们相邻的西南、西北边境地区才会获得更多的活力。
缅甸有两个大的邻国:北方的中国和西方的印度。在东方,缅甸与泰国的关系一直不很好。此外,美国一直试图插手缅甸事务,可利用的借口有昂山素季和毒品等问题。在缅甸和印度还是英国殖民地的时候,暹罗(泰国)是英国和法国之间的缓冲区。印度是大英帝国在南亚的继承者,其势力从泰国境内后移到了缅甸西部边界。因此,缅甸成为亚洲两个大国势力的交汇之处。现在,缅甸能够保持平衡。当缅甸更多地对外开放的时候,经济更有实力和活力的国家将占得先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不论怎样,只要不过度开放,缅甸都将是赢家。
菲律宾:在台湾以南
菲律宾在中国的东南方。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地理位置有点像美国与古巴的关系。两个岛国都位于大陆的东南角之外。有意思的是,美国走向海外扩张之路,起点就是古巴和菲律宾。美国打败西班牙殖民者,把这两个岛国变成了它的殖民地。这也许不是巧合,刚崛起的美国需要先把自家门前清理干净,然后在东南亚确定它的第一个远方落脚点。已经衰落的西班牙帝国是最容易的靶子。直到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才从菲律宾撤走它的空军和海军基地,但现在仍与菲律宾保持密切的军事合作,每年在海上进行联合军事演习。2008年的演习选择在苏比克湾——美国以前在菲律宾的海军基地——和巴拉望海域。苏比克湾在吕宋岛,面对南海,在冷战后期与苏联在越南金兰湾的海军基地隔着南海对峙。中沙群岛的黄岩岛距离苏比克湾只有260公里。美国的地面部队也曾进入菲律宾,帮助打击霍洛岛上的伊斯兰游击队。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