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士伟和杨达昌迅速联系上律师。见面后,律师说你们这个案子不能搞风险代理,必须先收律师费。庞士伟当然没有钱支付律师费,所以在问清楚情况之后,坚持要搞风险代理。律师说坚决不可以。庞士伟问为什么?律师说,你现在连被告都找不到,这官司还怎么打?打赢了也没办法执行。要是搞风险代理,我就等于白帮你忙一场了。庞士伟和杨达昌一听,知道官司打不成了。庞士伟没钱,当然打不成,杨达昌或许还有点钱,但是也不愿意打了,如果打,不仅反正也讨不回来钱,还要花出去一大笔律师费和诉讼费用,这样的傻事情谁愿意做?还是自认倒霉吧。庞士伟到郑州找到那个朋友,朋友想躲,但是没有躲掉,被庞士伟和杨达昌奇迹般地碰巧找到了。可是,找到了也没有用。因为朋友也是受骗者,而且比他还惨,用借来的钱买了设备和原料,现在基本上已经疯了,时好时坏,本来是想躲的,被庞士伟和杨达昌抓住后,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哭的时候说他很惨,不想活了,笑的时候说他马上就要发大财了,发了大财就要成大老板了,要在郑州最好的大酒点宴请庞士伟和杨达昌。庞士伟和杨达昌傻眼了。找疯子有什么用?庞士伟又回到巩县向新老板求情,让他无论如何帮自己一把。新老板说我们也是受害者,也被他们骗了,再说这事我没办法帮你。
最后,还是杨达昌给他出主意,说虽然这个老板跑了,但是我们的那些设备还在呀,还可以生产编织袋卖呀。庞士伟一听,鹈鹕灌顶,差点就给杨达昌下跪。杨达昌说你别感谢我,我们还是赶快去联系买家。于是,他们又忙着找买家,可如今无论做什么生意,找买家总比找卖家难。庞士伟和杨达昌历经千难万苦,又差一点被骗了两次,最后好歹总算找到了一个至少不是骗子的买家。但是,价格比原先卖设备给他的那个骗子承诺的返销价格相差太多。照他们开出的价格,往返这么远,扣除原料费,不但没有钱赚,还要倒贴钱。上当了。
庞士伟想。彻底上当了。直到这个时候他才不得不承认,从一开始就上当了,这事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骗子两头骗,既骗了上家,也偏了下家。这次庞士伟没有晕倒。因为他为了防止再次晕倒,自己先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庞士伟是跟杨达昌一起来深圳的。两个人共同遭遇了一场骗局,同病相怜,也算是患难兄弟。特别是庞士伟在最后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把全部的货款部寄给了村长,而且写了一封非常诚恳的信,这种做法很得杨达昌的好感。杨达昌认为庞士伟是个很正直很负责任的人,可以做朋友,并且他觉得庞士伟蛮聪明,做事情有板有眼,有条理,说明庞士伟思路清晰,只要逮着合适的机会,将来完全有可能东山再起。这时候见庞士伟走投无路,杨达昌就主动请庞士伟随他一起去深圳。
杨达昌的情况比庞士伟好些,主要是资本比庞士伟雄厚,所以,尽管在编织袋的骗局中有些损失,但他的公司还在,他还有家可归。庞士伟到深圳后,就在杨达昌的公司做。但是,没有干多长时间,就不得不离开那里,因为他再次被骗,并且给杨达昌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没脸在那里做了。
杨达昌在深圳的企业叫畅达新技术开发实业公司,是做油改气装置的。在汽车发动机上安装这个装置后,汽车就可以不用烧汽油,改烧液化气。这样做,既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有利于环境保护,也可以调整燃料结构,是个好项目。但是,产品出来后,卖不掉,主要是当时深圳还没有专门的汽车加气站。杨达昌的公司虽然有一些实力,可是,凭他一个企业的力量,修建一两个加气站或许还行,但要遍地开花,到处建设加气站,让使用这种装置的汽车象加汽油一样随时随地可以补充液化气,肯定不行,而汽车加气站和加油站一样,必须到处都有才能推广,否则,汽车开到一半,没有气了怎么办?
难道还要请拖车把汽车从南山拖到罗湖加气?如果这样,不要说让车主自己花钱买油改气的装置,就是白给,也不会有一家车主愿意安装这种装置,所以,杨达昌的公司处境相当难堪。一方面,公司拥有一个好产品,好项目,另一方面,却运转不下去,连工资和房租都没有着落。庞士伟加盟公司后,认为摆脱公司目前困境的出路有两条,一是干脆转产做其他更有现实市场的产品,二是落实资金,落实大量的资金,至少在深圳市建设几十个加液化气的点,先把这种产品用在公共汽车上。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