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市场经济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个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地位自然分成了类,并且不同类别的人又有不同的居住场所。按照庞士伟的分析,第一类是官员和老板。当然,是指大老板,不包括街边上开一个大排挡或摆一个报纸摊的小老板,小老板与官员不属于同一个档次。庞士伟划分的第一档次的人一般居住在专门的私家花园和豪宅里面。少数官员没有住豪宅,而是和普通市民居住在同一个小区里,但这是表面现象,在背后,他们一般另有豪宅,只是不经常住或不带自己的老婆去住罢了。第二类是一般公务员和社会上所谓的金领阶层。
一般公务员也是官员,但只是小官员,或实在没有实权的官员,他们只能与所谓的金领阶层一样归于第二类。所谓的金领阶层虽然也是为老板打工的,但是他们一般都有很高的学历,有些甚至是从国外回来的,既所谓的“海归派”,他们或是担任大公司的高层管理,或是从事专门的新技术新经济研究开发,收入很高,一般都在高尚小区购买了属于自己的商品房,少数暂时没有购买商品房的,也由公司提供或自己承租了同档次的房屋。第三类是白领。
他们一般都是大学毕业或研究生毕业,但没有家庭背景,绝大多数是从农村考上大学或考上大专再实现专转本或上了MBA之类所谓研究生课程的。他们是大公司的业务骨干或小公司的副经理和部门经理。这些人大多数采用银行按揭贷款分期偿还的方式购买了普通的商品楼。如果来深圳的时间不长,暂时还没有能力购买商品房,也租用普通公寓暂时居住。第四类就是所谓的灰领。
他们受过一定的专业教育,比如大专毕业,中专毕业,或高中毕业但通过了成人考试,但在深圳这样竞争激烈的职业场,不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打拼,很难真正立足。他们最通常的职业是做推销,跑业务。成功了,就很赚一笔,买房子开铺子成家立业,不成功,春节回去明年就可能不来了,把在深圳学到的经验带回内地,利用深圳的经验和家乡的社会关系寻找可以发展的新机会。这样的人暂时还没有考虑买房子,甚至也租不起好房子,同时又要考虑人际交往和开展业务方便的需要,最好能居住在市中心,因此,他们最愿意选择福星村这样位置好价格便宜的亲嘴楼,边生活边等待自己福星高照的一天早日来临。第五类是蓝领。
这些人一般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大多数只有初中甚至是初中以下教育水平,基本上全部来自内地农村,尤其是贫困省份的农村,象江苏、浙江这样发达省份的几乎没有。他们或是蜗居老板厂为他们提供的免费但十分拥挤卫生条件相当差劲的宿舍,或是合伙租住关外的农民房里,如果因为工作需要,实在要居住在特区铁丝网之内,则也是寻找最廉价最拥挤卫生条件最差的亲嘴楼背光阴暗潮湿的一角。最后一类是另类。他们成分复杂,说不清楚是做什么的。比如做鸡的,当鸭的,乞讨的,做小偷的,甚至打家劫舍贩毒当打手的。这些人的住所常常变换,走运的时候,或者是特殊需要的时候,可以住进豪宅,倒霉的时候,甚至留宿涵洞,或者是住十元店,他们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居无定所类。在分析清楚深圳社会各阶层分类和他们的居住情况之后,庞士伟又对自身的情况进行了解剖分析。
一头一尾好比是层出不穷的各种大奖赛现场得分的最高分和最低分,自然首先被派司掉,白领似乎够不上,蓝领又不是很甘心,最后庞士伟自知之明又自我安慰地把自己归类到二者之间的灰领。庞士伟把自己归到灰领也不完全是自我安慰,他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上过大专,甚至也没有参加过成人高考,就是普通的乡村高中毕业生,而且现在还一无所有,但是他做过生意,当过老板,曾经辉煌过,因此,起码在见识上比一般蓝领强,所以,归类灰领也算实事求是。再说,虽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当由于自己当过老板,所以在个人形象和气质上也确实像个走南闯北跑业务的,混入深圳的灰领阶层最不显眼。如此,他就最终选择在福星村落脚。庞士伟选择在村子中央一栋普通的亲嘴楼,并且住在楼顶,这样选择当然主要还是为了安全,预防被追杀。
按照城市民用建筑规划标准,没有安装电梯的房屋最大高度是七层,但是亲嘴楼的情况例外,它们虽然位于市中心,但是却属于农民房,虽然如今这些房子的主人已经完成了身份转换,变成了城市“居民”,但他们的思想意识并没有来得及转变,至少在当初建设这些房子的时候他们还是地道的农民,因此,至少在当初不必受城市民用建筑规划的限制,而现在身份转变了,却又变成了“历史遗留问题”,暂时听之任之。庞士伟居住的这个楼共九层,明显违反城市规划,但由于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所以照样存在,而且是昂首挺胸理直气壮地矗在那里。庞士伟住在第九层,最高一层。不用说,每天上上下下爬这么高的楼当然不方便,但正因为不方便,所以才最便宜,也最安全。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