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国大案2(46)

2025-10-10 评论

    这时候我们还可以想到“跑部钱进”、“扶贫干部”等词汇。跑部钱进是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而在各地最受欢迎的往往是带着资金下去的扶贫干部。上面把钱拨下去了,下面怎么用的这些钱,一般来说上面过问得就很少了。而且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凡是带着下拨款项下派的干部,或者能够向上级要来钱的官员,在钱款支配上大家往往遵循着这样的规则,就是谁要来的钱谁支配,至少可以支配一部分,别人是不好说什么的。毕竟,在多数官员的潜意识里,谁带来的钱就该归谁支配,仿佛这钱不是国家的,而是某个人靠关系得到的,所以能够要到钱的人,似乎就应该支配这些钱,别人过问就是多嘴。这种所谓的“潜规则”,就给了杜甫来这些人贪腐的空间。
    杜绝这种贪腐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不管谁要来的或者带来的钱,只要严格按照组织审批程序使用就可以杜绝。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做到“按组织程序办”就很难了。如何破解这个难题,要靠各级单位的领导和制度,我们就不再多舌。
    我们要关注的,是下派干部除了带资金、带项目之外,还应该带什么才能造福一方。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带一颗公心去上任就足够了。可是,杜甫来这样的官员把公心扔掉了,只带了一颗私心。
    古往今来,贪腐的官员都是被世人鄙薄的,历代历朝打击贪腐都是无情的,不该贪腐的道理没一个官员是不懂的,贪官却从来没有断绝过。中国的贪官具有中国特色,就是小农意识强。从农村老大娘到高级干部杜甫来,仿佛都喜欢占公家便宜,农村老大娘只能偷挖生产队菜地里的一棵青菜,而副局长杜甫来则把公家的钱转移到自己的口袋里,这种占公家便宜的方式和原理都是一样的。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杜甫来不像我们通常看到的那些贪官那样遭人痛恨,甚至有人会为杜甫来仅为区区30万元葬送前程而感到惋惜。这种惋惜似乎没有什么错,但我们还应该看到,贪官和窃贼是一样的,都是不劳而获、都是社会肌体上的寄生虫、吸血鬼。
    30万元换来11年徒刑,杜甫来实在不值,但确实刑罚相当!

    2006年8月11日下午4时50分,随着无照商贩崔英杰那把带着烤肠热度的尖刀刺入北京市海淀区城管副队长李志强的脖颈,一起城管与商贩之间查抄与反查抄的对抗,酿成了北京市城管部门成立8年来第一起因公殉职案,李志强也因此成为北京市城管部门成立8年来因公牺牲的第一人。
    2007年4月1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崔英杰死刑缓期2年执行。这个判决结果受到了各界的关注,绝大多数人表示尊重法院的宣判结果,包括北京大学法学院著名法学教授贺卫方在内的一些法学专家都认为,死缓是能够取得的最好判决结果。
    城管副队长李志强最终因抢救无效永远离我们而去,用生命换来了铁面无私好城管的美名。尽管他成为北京城管行列里第一个死在工作岗位上的烈士,但他突然抛下的孤儿寡母和年迈父母,却要痛断肝肠。而身陷囹圄的崔英杰远在乡下的父母,又何尝不是整日以泪洗面!
    前尘往事,乡村孩子崔英杰
    我只是在法庭上认识当过兵、干过保安和卖过烤肠的无照小贩崔英杰,他的年轻英俊让人心痛。我也只是在照片上看到已经成为烈士的城管副队长李志强,他淡然宽厚的目光让人心碎。本来,他们的生死和我毫无关系。可是,在亿万人民关注“小贩杀城管”案件时,作为法院系统的政法记者,我觉得有必要更多地了解详情,更准确地告知大众案件真相。况且,我对崔英杰和李志强总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因为我和他们都生活在北京,这个北京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北京,就像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祖国一样。
    而且,我的一段人生经历和崔英杰类似,都是从一个农村孩子喊着响应祖国号召的口号、怀揣着改变人生、追求富贵的私心献身国防,都曾在济南军区部队服役,也都曾经是优秀士兵受到过上级嘉奖,后来都为了更好地像人一样地活着,来到不是我们家乡的北京。而被崔英杰杀死的城管副队长李志强来自河北唐山,他和来自河北保定的崔英杰是河北老乡,他们来到北京的目的也都是为了活得更好一些,更有尊严一些。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一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