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啊,细啊,”赖先生说,“现在差多了,上个月还塞底啦。”
“还是呀,”赵一维说,“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肯定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他们先富起来之后,其他人再来跟着搞,肯定就赔钱了。就好比大家挤公共汽车,先挤上去的人肯定就不顾后面的人了,就希望公共汽车赶快关门,开走。”
这个例子张劲松和林轩文懂,不但懂,而且他们在内地的时候就有切身体会。
“是的。”张劲松说。边说还边点头,仿佛他确实懂了,至少懂得已经上了公共汽车的人都希望汽车早点关门早点开走的事情了。
张劲松说完之后,赵一维好像并没有满意,还拿眼睛看着他。
张劲松明白了。
“这样,”张劲松说,“赶早不赶迟,明天我先打三百万进来,做着玩玩。”
张劲松说完,看着林轩文。林轩文虽然反应不如张劲松快,但是智商不一定比张劲松低,这时候,听他们这样说,再看张劲松这样看着他,也终于明白过来,马上说:“过几天吧,过几天我把股票卖掉,全部来买电解铜。”
说完,马上就后悔,后悔自己把期货说成了电解铜,仿佛他的思维还停留在昨天,昨天他们谈论期货的时候就说到他们厂生产的电解铜,当时赵一维只是拿电解铜做一个例子,林轩文现在并不知道期货当中是不是真的有电解铜,如果没有,那不是闹笑话?
“好眼力,”赵一维说,“林老板真的好眼力,现在到处都在建发电厂,电厂建好之后,不可能用汽车把电拉走,怎么办?肯定要架电线。电线是什么做的?是电解铜。所以,买电解铜肯定没有错。”
林轩文刚才还为自己的失误担心,现在听赵一维这样顺水推舟,像是自己真的有眼力了,顿时满面红光。后来,赵一维请他们吃饭,告诉他们,正因为有张劲松和林轩文的积极配合,才使赖老板下定了决心,成了他的第一个客户,让赵一维从投资顾问一步荣升为投资经理。
赵一维通过争取到大客户可以从投资顾问一步荣升为投资经理,但张劲松和林轩文却没有因为打边鼓而真的成为“张老板”和“林老板”,他们还必须继续去人才市场应聘。一连几天,毫无收获。从这个礼拜开始,赵一维已经悄悄地把每天五十块钱的房租交了,此举非但没有减轻张劲松和林轩文的压力,反而让他们找工作的心情更加迫切。
这一天赵一维请张劲松和林轩文吃饭。最近赵一维经常请他们俩吃饭。赵一维现在是经理了,有钱,并且已经从当初“最喜欢吃方便面”变成“最喜欢吃粤菜”了。
其实吃饭也是赵一维的工作。
赵一维当上投资经理后,按照总经理的指示,主要抓两件事情,第一是争取客户,特别是爆发户,这些爆发户一夜暴富之后,发现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赚钱,而赚钱的最大诀窍就是胆大,赵一维现在就需要这种有钱而且胆子大的人来加盟做期货的队伍。第二是做成交量,就是鼓动投资人不断地买进卖出,因为他们每次买进卖出都要向期货公司交纳一定比例的费用,投资顾问和投资经理吃的就是这些交易费。为了完成这两件工作,赵一维如今经常请人吃饭。但是赵一维今天没有请客户吃饭,而是请他的两个朋友吃饭,这两个朋友就是张劲松和林轩文。
赵一维现在不仅喜欢吃饭,而且也喜欢说话,其实吃饭的过程往往也就是赵一维说话的过程。赵一维虽然上大学的时候并没有学过多少关于期货交易的理论,但是毕竟是学金融的,悟性好,触类旁通,居然很快就理解了期货操作的精髓,于是,在吃饭的时候,往往能说出各种神话。这些话不但为吃饭添了气氛与兴致,而且也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习惯成自然,今天赵一维请张劲松和林轩文吃饭,本来根本就没有想着拉他们做期货,但是吃着说着,也自然就说到了美丽的神话。
赵一维说,有一个小姐,本来是专门坐台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坐台的生意也大不如以前,于是为自己的前途发愁,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他们这里一个投资顾问,在这个顾问的鼓动下,小姐把前些年坐台积攒的五万块钱投入进来,不到一个月,就赚了三百万,现在已经去了美国。前途和“钱途”都不愁了。
张劲松和林轩文听了大眼瞪小眼,不知道是真是假。本来张劲松还想刨根问底的,但是一想到赵一维说的人家已经去了美国,自然是没有办法问到底了,只好赵一维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听。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