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月不知人事改(64)

2025-10-10 评论

    稼轩的心中,还在惜别,他既喜陈亮重约来相会,又怨怪他匆匆而归。他感叹自己,没能留住他,虽然极力去追赶,却还是太迟。寥廓的清江,因天寒水深,结了冰,茫茫江岸,没有渡船。道路阻断,车轮似长了角,不能转动。这样的时候离去,真叫行人销魂伤神。“问谁使、君来愁绝?”孟郊诗:“富别愁在颜,贫别愁销骨。”这里所写的,不仅是离别愁绪,更在感叹国家的危亡,以及诸多有志之士不被重用。可见辛稼轩身在田园,终难忘,家国政事,剑胆英雄,又怎么舍得光阴虚度。
    “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这一句,最动人心肠。匆匆的相聚,又匆匆离别,像是费尽了人世间的铁,铸就了这么一个错误。而南宋偏安以来,若不是一味地屈膝求和,又岂会铸成国势衰危如此的大错?据《资治通鉴》载:唐哀帝天佑三年,魏州节度使罗绍威借来朱全忠军队,为供应朱军,历年积蓄用之一空,悔而叹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在这里,“错”字语意双关,既指锉刀,也指错误。
    “长夜笛,莫吹裂!”寂夜里,不知是谁,吹奏长笛,更惹得思念无限,悲伤不已。这首词,大量引用典故,可见辛稼轩胸存诗书万卷,熟读经、史、子、集,别开天地,横绝古今。
    从古至今,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墨客和爱国英雄,在官场受挫,选择出世归隐,开始另一番人生。其实,做个平凡淡泊的人,更自在逍遥。可以在杏花烟雨里,吹笛到天明,可以邀三五知己,相聚一起煮酒论诗,也可以在田园乡间,植柳种菊,在大雪纷飞之时,独钓寒江。如此闲情雅逸,难道不远胜于在朝政上争名夺利,将自己陷入俗世的泥沼?闲隐固然自在,可以傲视王侯,作主自己的人生。可倘若人人选择出世,那万里河山,野草疯长,无尽蔓延,又靠谁人来打理?
    后来, 陈亮收到辛弃疾的词,也步韵和了一首,辛弃疾看到,又和了一首《贺新郎》。而这首词,唱出了南宋时代最激荡的曲调:“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多少豪情壮志,就这样,消逝在历史茫茫的风烟里。岁月慢慢老去,所幸时光每一次与人告别,都会留下光和影,我们也许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从前,但并非一无所有。
    日子就像是一本书,一页看完了,又翻过一页。在浩瀚的书卷里,我总是感到时光的错乱。就如此刻,我就是一个误入宋朝的女子,在散着墨香的词卷里,发出不知所以的感叹。
    不知道这是第几个秋天了,窗外,兰草淡淡,就像清简的日子,像午后长廊里一缕微风。依稀记得宋朝有个女词人,在秋天,佐一杯记忆的酒,在窗下独饮。写下一段,人比黄花瘦的心事,托付给流年照料。
    喜欢读简约的宋词,喜欢写安静的文字。如同喜欢将一杯茶,喝到无色、无味;喜欢将凝重的岁月,过到单薄、清新。
    其实往事早已苍绿,在时光的阡陌上,我们依旧可以邂逅一朵含露的花,一片水灵的叶,和一株青嫩的草。带着洁净的心,翻读一卷宋词,会发觉,每一阕词,都会说话;每一个字,都有情感;每一个作者,都有故事。

第25章 后记 一剪宋朝的时光
    在深邃无涯的书海里,我们都是一叶漂浮的小舟,永远不知道此岸和彼岸的距离有多远。只是凭着一种感觉,寻一处适合自己的港湾,做着短暂的停泊。也许你和我,有一段缘分,才会相逢在今生的渡口,一起投宿在宋朝,某个不知名的客栈。从此,就可以将年华,以及年华长出的记忆,都安放在一册书里,安放在淡淡的徽宣上。多年以后,像观看一部古老的影片,依旧黑白分明,情节如初。
    佛说,万物皆有情。在有情的岁月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真实的自己。世俗给你我的,不过是一件或朴素、或华丽的羽衣,我们可以装扮得更加妖娆,也可以褪去所有的光环。
    做一个明心见性的人,以清醒自居,以淡然自持,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放下执念,让不舍得,成为舍得,让不快乐成为快乐;也让一无所有,成为所有。
    我的前世,是佛前一朵青莲,因为没有耐住云台的寂寞,贪恋了一点儿凡尘的烟火。所以,才会有今生,这一场红尘的游历。于是,那些有性灵的物象,总是会如约而至。比如,一只鸟儿多情的目光,一朵花儿洁白的微笑,一首宋词婉约的韵脚。而我们,只须用这些纯净的爱,平凡的感动,打理简单的年华。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