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想起了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然我心痛的不是金锁,而是那份本该好好珍藏的亲情。散尽的千金,还会复来,遗失的信物,却只能成为永远的怀想。金锁成了一段往事,唯在梦里,才会忆起。原来这世间浮华之物,也会生出许多易感的故事。
有人说,海枯石烂,情比金坚。红叶题诗,金钗寄情,是一种承诺,亦是一份盟约。古代情人与夫妻之间赠别之物,多为金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人,一半自留,待到重逢之日,人钗团聚。《白蛇传》里,许仙与白素贞因金钗结缘,后离散,因金钗而重聚。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这是辛弃疾的词,借宝钗分,诉说离情,只待来年桃叶渡口,执手相聚。纳兰容若有词云:“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何尝不是在感叹,与心中所爱分离的悲戚与痛楚。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这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读后总让人心伤不已。纵是尊贵如帝王,亦有捱不过的情关。那一日,马嵬坡诀别,她在天上心碎,他于人间断肠。
黄金可以延年益寿,消灾辟邪。西汉方士李少君曾对汉武帝说:“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道教里,用黄金炼就长生不老金丹。佛教则将金器打造出佛像,以及许多精美的供养器物,昭示着法相庄严。
后来金银被做成豪华器皿,深受历代王侯爱戴。《汉书·益志》记载:“天子用金缕玉衣,诸侯王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帝王用黄金来赏赐臣下将士,而臣子又将黄金珍宝进奉给王侯。有人赠金酬知己,有人掷金夺佳人。纵算你是草木之人,无所欲求,亦难免被这俗物牵绊,不得洒脱。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多么奢华的盛宴,散场后,长风破浪,直挂云帆,何处是故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举杯和明月对饮,不知令多少人期待着可以像他那样豪放尽欢,醉梦人生。而钱财此刻不过是虚无,没有谁知道,生命有多远。
有一首词牌,叫金缕曲,亦为贺新郎。因叶梦得贺新郎词有“谁为我唱金缕”句,而名金缕曲。都说黄金有价,可那些寄托在金钗里的故事,隐藏于金樽内的情感,却是无价。富丽堂皇的黄金,亦有诗意浪漫之时,在无声的岁月里,不经意地打动你的心肠。
卦语云:“一两黄金四两福,无如命运本参差。”各人天命不同,所带的财富皆有定数。凡事顺应自然,不可强求,太过执著,得到的富贵亦如浮云,短似春梦。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也许我们都要明白物盛则衰之理。世间之事,无不反复,知足常乐,方是圆满。
“金樽唱晚,月斜窗纸,一梦醉兰池。”这时候,独坐小窗,一个人,一樽酒,看岁月来往如梭,知天地万物安宁。试填一首《金缕曲》,聊寄心情。原来与繁华相关的事物,亦可这般清凉明净。
独自飘零矣。这时间,一弯瘦月,一肩寒雨。漫漫风尘十数载,转瞬红颜老去。终不忘,当年相遇。千古繁华如梦里,又是谁,扮演折子戏。辜负了,我和你。宋唐故事成回忆。叹浮生,修因种果,百般滋味。姹紫嫣红皆看遍,只剩阑珊心意。让过往,轻擦痕迹。午夜朱弦调素手,总叫人,寂寞无从语。和梅花,做知己。
银物
她一袭棉布裙衫,细腕上戴一个银镯,雕着淡淡的纹饰,雅致清凉,简约静美。秀丽的长发,轻轻挽起,斜插一支古旧的梅花银簪。她低眉浅笑,与素净的容颜相映生辉。这并不华丽的人生,却让人如逢一朵茉莉花开,好似邂逅前世那段未了的情缘。
一直认为,能把古朴的银饰戴成一种美丽的女子,定然气质非凡。她应该青春年少,韶华当头,含蓄腼腆,质朴清宁。她应该人生迟暮,阅尽风霜,淡然世事,从容优雅。这看似简单朴素的饰品,并非所有女子,都能够佩戴得恰到好处,娴雅贞静。
小时候去镇上的街市,每次经过老银铺,总会驻足观望。柜台里摆放着各式的银饰,晶莹透亮,古拙美丽。银项圈、银手镯、银戒指、银簪子、银梳子,以及各种银杯、银碗、银筷等物件。它们安静地守候着某个约定,等待来往的客人将其认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