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部容纳世间百相的著作,大观园里亦不只是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从吃茶到饮酒,诗词到戏曲,禅佛到道教,人生百态,万象世情皆入其间。那引人入胜的朱红门扉,道尽离合兴亡。而瓷,亦随着沁芳溪的水、潇湘馆的竹、栊翠庵的梅、蘅芜苑的香草,散发着诗性典雅的气质,亦透露出惆怅破碎的悲情。
黛玉初入贾府,去王夫人处拜访,入眼之物即有一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宝钗的蘅芜苑,奇草仙藤,异香扑鼻,屋内却如雪洞一般,一色玩器俱无,只案上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宝钗者,也只有定瓷的古朴不失灵秀,粗犷唯见雅致所相媲美。瓷器不仅蕴含了文化,也寄寓了性情。
那一年的江南,素雪纷纷,天地间一片洁白,如瓷,剔透莹澈。苏州香雪海梅花似雪,暗香浮动,天人女子妙玉着一身素衣,挽如云长发。她将梅花瓣上的白雪收入鬼脸青的花翁,而这花瓮乃是钧窑烧制的上品瓷器。后将沁了幽幽梅香的雪水,埋于树根之下,经岁月沉淀,五年后,她方肯舍得取出来煮茗。于是有了她请黛玉、宝钗还有宝玉品茶的那一段风雅故事。
栊翠庵花木葱茏繁盛,炎夏仍是花气袭人。贾母初次带了刘姥姥去妙玉处吃茶,妙玉对于喝茶极为讲究,况又出身书香官宦世家,对于茶道瓷器亦格外用心。她亲自用成窑五彩小盖钟,盛了旧年雨水冲泡的老君眉,捧与贾母,而众人皆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成窑之珍稀贵重堪配贾母,官窑脱胎填白盖碗亦不落俗套。众生慈悲,世法平等。
水墨青花,那飘荡千年的美丽与哀愁,在迷蒙烟色里渐渐晕染了痕迹,素胎青釉色,似流水淡烟,宛若对青春韶华许下永久的诺言。亦唯有淡漠花青的韵致,方配得起这般高贵优雅的灵魂。徐志摩的《水墨青花》曾云:“轻吟一句情话,执笔一副情画。绽放一地情花,覆盖一片青瓦。共饮一杯清茶,同研一碗青砂。挽起一面轻纱,看清天边月牙。爱像水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
漫漫多情话,恰似水墨青花。青花瓷,是所有瓷器里我最为钟爱的一种。被誉为“瓷都”的景德镇所烧制的元青花亦成为瓷器的代表,所产瓷器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初露风采,便已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而瓷都曾出现过“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绮丽景观。
我本江西临川人氏,幼时家中所用物品,皆为景德镇烧制的瓷碗、瓷盘、瓷缸、瓷瓮。虽然只是民间青瓷,有些瓷具却上了年代,为先人所藏,亦为珍贵。那时瓷器太过寻常,到底不曾珍惜,一些完整的瓷瓮、瓷罐,被识货的古董商人下乡廉价收购,摇身一变成了珍稀的古物。余留几件破损的瓷器,亦被丢弃于角落,几经迁徙,不见踪影。如今只能凭着记忆,想象瓷器上那几笔淡墨青花,逢人说几句悔意的话。
青花瓷上的写意淡彩,裹着岁月包浆,云烟往事,空灵隽秀,飘逸出尘。青花宛若烟雨江南,色泽淡雅,抑或浓艳,都有其不可言说的美丽,难以名状的神韵。时光浸润了脉络,岁月书写着风骨,青花瓷永远一如初见,秀雅姿容,令人惊心。
至清时,瓷器制造历数千年悠悠岁月,已是登峰造极,斑斓多姿。康熙时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都是闻名中外,惊艳古今的精品。瓷如同每个帝王的性情,或素朴清逸,或浓墨重彩。百态千姿的纹饰,栩栩如生的图案,摆放在紫禁城里,供帝王后妃赏用,尽显王者风流。
初识骨瓷,轻致细密,清凉明澈,似初恋的小女子,轻盈入骨,却又带着宿命的意味。但总觉得缺少了一份纯净,以及岁月打磨的痕迹。太过轻薄与纤弱,怕自己某个不经意的举止,会伤害它的美丽,因而少了那份追求的心情。
时光不待,草木有序,数千年的明与灭,土与火,那漫漫窑烟,似清幽玄妙的风景,落在静谧的人间。绿水清波,远山凝黛,是烟雨江南,亦是瓷器反复描摹的背景。旧时河山已逝,人情俱如云烟,徒留古瓷器上的青花,含蓄地讲述着阴晴圆缺的当年。
第14章 一曲云水一闲茶(1)
    楼阁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