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的诗句,给扬州的二十四桥,留下了浪漫的诗情。许多个月明之夜,立于桥上,似闻隐约箫声,却终觅不见玉人倩影。后来,还有一位叫姜夔的词人,写下了美丽婉转的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在我年少时候,曾深深喜爱过卞之琳的那首《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简短的几个字,却隽永精致。桥上、风景、明月、窗子、梦,这看似简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竟生出无限美感。
桥上的人,也许是远行归来的游子。趁着明月如水的霜天,他伫立桥上,看烟波垂柳,流水画船。恍然间觉得,过往的得失,都不重要。唯有人间山水,才可以真正给予宁静和永恒。他不知道,此刻的他,已经落入了别人的风景。楼台之上,正有一位佳人,给这游子惊鸿一瞥。
他们在相同的时间里,错过了彼此。桥上的人,把深情,托付给了风景。而楼上的人,将情意,给了桥上的人。幸有明月装饰着她的窗子,尽管她装饰了别人的梦。其实每个人在许多无意的瞬间,都陪衬过别人的风景。这世间有许多的情感,换不来一次回首,因为你曾注视的那个人,根本不知道,你的存在。纵算真的有缘交集,又未必是你想要的那剪明月光。
还有一座桥,叫鹊桥。当日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隔开,王母允许他们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相见。而这一日,会有成千上万的喜鹊用身体为他们搭建成桥,牛郎和织女便得以在鹊桥上相会,诉说情话。
秦观曾写过一首词,词牌为《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是多少人可以经得起久长的等待,若非有太多无奈的阻隔,谁不期待朝暮相处,执手相依。
有人在石桥看风景,有人在廊桥筑梦,有人在桥上重逢,有人于桥上远别。其实我们都只是廊桥的过客,借它渡江而去,邂逅彼岸未知的风景。远方,也许是明月净水,也许是更深的烟火。但我相信,每一次徙转,都是重生。
你看,那烟雨迷蒙的水湄边,有小桥一座。撑着舟子的人,独自往湖心驶去,继而消失在缥缈水云间。放他去吧,不要询问归程,这世上再没有比天地更好的归宿。那曾经分离的桥,失散的人,有一天,还会相遇。
长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是幼年喜爱的一首歌,在时光的瀚海里,唱了千百回。每一次,都会浮现出一幅画面。长亭古道,杨柳依依,悠扬婉转的笛声,在逶迤的山水间回荡,一如诗歌的起承转合,似淡淡离愁,于心中缠绕不去。纵然你是一个豁达潇洒之人,亦难免不被这离别感染,而心生寥落惆怅。
后来,我在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里听到了这首歌,童年记忆,被徐徐晚风吹醒。再后来,知道这是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而我竟然喜爱上这般惨淡的景象,西风古道,长亭落日,岸边的瘦柳,被离人折尽。他们在古道边交杯换盏,诉说离情,未知的将来,深沉难测。就那样一个转身,一次回眸,策马扬尘,消失在若隐若现的茫茫山径。
那零落天涯的人,说好了归期,有多少可以如约兑现。诺言如风,不过是兴起时一段情深的对话,最后都会被时光湮没,无处寻觅。人生聚散不定,今朝执手相看,明日也许就泛舟江水,行车古道。有些离散,或许相逢可待,有些告别,竟成永诀。每个人都是彼此的匆匆过客,有些短如春花,久长些的,也不过是多了几程山水。最后的结局,终只是南北东西。
千古送别,从长亭起。长亭建于秦汉,乡村驿站每十里设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专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供养。汉高祖刘邦曾为沛县泗水亭长,而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进驻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楚汉战争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