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忧民的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他写下《饮中八仙歌》。诗中八位酒仙,在长安城里,过着饮酒赋诗的旷达豪放生活。亦有着“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的潇洒。杯中美酒,让他忘记烦忧,醇香了诗句。
浪漫多情的白居易自称为醉吟先生,他爱酒、爱诗、爱琴、爱美人。每遇良辰美景,便邀客来家,拂酒坛、开诗箧,捧丝竹。喝酒、吟诗、操琴。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酩酊大醉方歇息。日光晴好时,他郊游野外,车中放一琴一枕,车檐悬挂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他贬为江州司马,与琵琶歌女天涯沦落,相逢相识。他写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老时却遣散最爱的樊素和小蛮,陶然独酌,幕天席地。
如果说酒浸润了唐诗,同样酒也温暖了宋词。苏轼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落落胸怀,又在如梦的人生里看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则是“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阑干拍遍的辛弃疾,将满腔凌云壮志,付与杯盏,写下了“谁共我,醉明月”的词篇。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的词酒婉约而惆怅,像遣不散的闲愁,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当年陆游和唐琬沈园重逢,唐琬亲自为陆游送上一壶酒,令他忆起前尘往事,百感交集,题下“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千古绝唱。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他一生喜酒,徜徉于山水间,日子风清月白,惬意逍遥。晚年的欧阳修,藏书万卷,在琴棋诗酒中,陶然度岁,怡然四季。他的酒,有了境界,宠辱皆忘,名利尽销。
元明清的酒,亦是潇洒疏狂,醒醉各半。酒不仅藏于诗词曲赋间,亦落在古典名著里,更飘香于平凡生活中。“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的酒,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慷慨豪情。
“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红楼梦》里的酒,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缠绵意味,风流韵致。
饮酒的地方,亦有多处选择。有在大雅之堂,也有在闹街酒肆。有在山水之畔,也有在翠微之中。“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仗剑云游,醉于扁舟之上。“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在荒凉的边塞,醉卧于沙场,不问明日是否马革裹尸。“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而杜牧在纷纷细雨的清明,是否找到了那家隐于山林雾霭的杏花村?
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无论大小节日、婚丧嫁娶、宗教祭祀,都离不开那一壶佳酿。上至宫廷盛宴,下至百姓农家,这杯酒从千年喝到今朝,由日暮喝到晨晓。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锦绣如织的人间,谁会是那个与你执手交杯,又一同离场的人?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这不仅是东坡先生的心愿,亦是天下众生的向往。也许有一天,我安于江南某个深巷,储藏粮食,在长满绿苔的后院,挖一口深井,取清泉酿酒。再采折四季鲜果、花叶,泡上几坛玉酿琼浆,封存于时光深处,等候有缘人来开启、品尝。
清茶
拣一捆梅枝,舀两勺山泉,取三两嫩芽,加四片闲情,煮一壶清茶。倒入玉盏,赏潋滟茶汤,闻馥郁清香,入口微涩,品后回甘。其芬芳深沉持久,韵味无穷。也许这样品茶,有些轻巧,但人间草木中最具灵性,得日月雨露滋养的尘外仙芽,又怎能不被世人交付真心来喜爱?
一杯好茶,如雨后纯雅的清风,似薄暮明净的初雪。多少繁芜杂陈的世事,苦乐交织的年华,都抛入于炉火沸水中,看茶叶若云霞舒展,翻滚沉浮。就这样被一次次冲沏,从浓到淡,由暖转凉,散发所有清香,过尽百般味道。最后,只剩下一杯无色无味的白水,一如你我洗尽铅华的人生。
茶的人生,虽然清浅苦涩,却也碧绿澄澈。茶在僧人心里是禅,在商人眼中是利,在文人笔下是雅,在百姓人家是礼。上至达官贵胄,下至市井平民,饮茶已成一种风尚。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入诗、以茶歌令、以茶说经,还有以茶兴农和以茶致富。茶就这般自然地融入寻常生活中,不著世态,有着妙不可言的滋味和风雅。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