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13)

2025-10-10 评论

    掌灯剥笋,只消半个时辰,便剥好了笋肉。一棵棵,整齐地摆放在篮子里,次日凌晨,母亲拿去卖与商贩,所得的几元银钱,都归于我。我亦学外婆那般,取一匹花手帕,把钱积攒下来,花费给日子。小小年岁,尚不懂清贫何意,却知晓人世艰辛。外婆用一生的光阴持俭,辛苦了自己,芬芳了别人。
    记得年少在小镇读书,外婆外公相陪,简衣素食的日子,安宁幸福。每至春暖,便去山间采拔野笋、山蕨,归来外婆用井水漂洗,生了柴火,炒上一大盘。再用素日节省的钱,去门口的饭店,端回一盘辣炒田螺。外公饮酒,重复地讲述那些遥远的故事。外婆坐于一旁煮茶,看着我与哥哥吃着美味,笑容满目。她的笑,亦如那春风沉醉的夜晚,柔情而温暖。
    暮色庭院,几竿修竹,亦听得懂人世言语。在柔风下,枝叶飘忽,甚为欢快。那时不懂抚琴,却会与外婆说起《红楼梦》林黛玉所居住的潇湘馆,皆是翠竹幽幽。庭园所植的竹,名为湘妃。因黛玉喜落泪,故她有了潇湘妃子的美称。外婆不解诗文,却爱极金陵十二钗,于大观园结社吟诗的场景。
    万物众生,皆有宿因。今日修行,为来日佛果。母亲说,谁曾预想那个行走于山间采拔竹笋、河畔打捞浮萍的女孩,竟有如此情怀,又有如此际遇。外婆只坚持说,我有一双灵动的慧眼,可以掩去庸常的姿色,亦无关平凡的出身。而我宁愿永远长不大,做那个徜徉在于野山间的女孩,明眸善目,干净如水。
    邻居有个单身,无有妻儿,却有一技之长,素日靠编些竹篓、竹篮、竹椅为生。每逢暮春初夏,他便上山砍来许多翠竹,搁置于晒场一隅。取一根竹,先用一把专用的篾刀,把竹子破成片,再细致地编织各式篮子,篓子。有时午后闲趣,还会编几只鸟雀供邻居孩童玩耍,看似粗糙的一个人,工艺竟十分地精湛。
    母亲会取他废置的竹节,洗净用来蒸煮美食。竹筒糯米饭,竹筒蒸鸡,竹筒蒸米粉肉,竹子的清香,柴火的味道,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境界。逢年过节,母亲邀他入席,或端了美食,让他同享。
    他的一生,有太多的缺憾,每日编织竹篾,却无法编织自己的人生。最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取了他的生命。那日母亲早起,盛了一碗热粥,敲门不应,后推门而入,见他死于床上,面容痛苦。他的兄长和几位近邻,将其装裹,葬入山林。生时孤苦,死后几径修竹做伴,明月清风,与之往来。
    曾有想过,于竹源旧山建一座竹屋,请一位民间艺人,制竹子家居,日常用品,皆取之于竹。屋子前后,种满翠竹,春日食笋,夏日乘凉,秋庭观竹,冬雪之夜,闻折竹之声。竹榻上,煮茗说禅,静听山风,陶然忘机。
    如今,那座竹山上,葬了外公外婆,还有许多逝去的先人。埋骨于这片山水灵逸地,死亡亦生了柔情,当初感伤的离别,已不再疼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日会殊途同归,不过早晚而已,又有何惧。
    来年清明,去往竹山扫墓,采拔几棵竹笋,做上几道鲜美的菜肴。故人重逢,聚于田园人家,竹窗下,共话古今兴衰之事,不去问,明日又去何处天涯。
    过往一切,皆归入了时间沧海。余下一盏淡茶,几帘竹风,简净清明,不与世争。

第9章 菜圃
    太湖水畔,梅花仙源,有许多人家,修筑宅院,围篱种菜,过着简朴的隐逸生活。有些是祖居于此的村人,有些是爱慕山水的高士,亦有些是过尽繁华的倦客。近年来,兴盛田园之风,山水之趣,更多的人,愿意舍弃功贵名利,向往着渔樵耕读的生活。
    我曾说过,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这句话,带着淡淡禅意,被许多人喜爱。是因了漫漫浮生,众生不易,都期盼着有那么一处宁静之所,可以搁浅寂寞的人生。小小心田,何以容纳山川万物,若非有一定的修为之人,又如何于心中修篱种菊。
    小小院落,竹篱菜圃,门前桃李丛菊,门后绿水垂柳。几畦地,栽种了日常果蔬,丝瓜藤、南瓜藤、苦瓜藤、豆角藤,顺着竹枝,攀附于瓦檐。原本寻常蔬菜,承了大自然的雨露阳光,根植土壤,无须精心料理,便可应季开花结果。
    为避尘世暄腾,那些久居城市的人,亦在自家门前开垦一方土地。种了月季、茉莉、黄瓜、西红柿,这些简洁花木果蔬。庭园里摆放桌椅,空时邀了旧邻,喝茶下棋,闲说家常。几从幽深,竟忘了乱世风尘,而四季流转,亦在此花开花落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