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你既已知道人生如戏,更应该尽力演出。搭起的舞台,过了一村便会沉入暗中。此刻我在台下仰望你,且把你装扮的艳美和哀伤,毫无节制毫不惜吝地交给我。如此,曲尽人散后,你仍会在我身心之中存活。
18
“贪爱沉溺便是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在火车夜行车厢里读到的一句话。
见师父,他说“感情的痛苦会伤及灵魂”。我想痛苦都有前因,后果则需接受、承担、偿还。应让前来需索的对方安心离去。这个前因是生命的重要任务之一,也可因此而完成自己。《春宴》的主题也在于此。
书中的这些人,他们在这个世间如同所有不能如愿的人,怀有永久的火焰一样的欲望。不可能把它试图割裂或者熄灭。在欲望中存活,在没有欲望中死亡。
在每个人的心中,存在着两个孩童。一个温柔,向善,天真,需求拥抱,倾向给予,朝向光的来源。一个敌意,警惕,顽劣,偏执,以黑暗和争斗为食。我们需要穷尽一生来驯服和看顾这两个孩子。他们有时平静共存,有时你死我活。其中任何一个死去,心都将失去活力。
对于带着任务来到世间的人来说,他要穿越的是被提前设定的磨难,一切障碍背后均有深意。此时,最应避免的是被周围的人群困扰,被他们的模式和言行制服。如果你试图跟其他人变得一样,其实是违背了自己的本性,也在对抗支持在身后的这股深意。人所能做的只是一意孤行。
生命不是用来展示于外界或他人,不是由这些来损毁或成就。对他人无需评判,也不必追随。每个人都在临及自身的深渊。彼此的道路各不相同,也无法仿效。人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用来完尽自己的任务。它是一个人的事情。
因此。只需清楚自己在做些什么,并为这些选择付出代价。
19
每次写完一本书,生活即呈现出短暂的停顿和空白。早上起来有时不知道一天要做什么,如何起头。但我警示自己一切正常,保持镇定,默默存活。如同走过被劈开的海水。旷野之中仰起头望见白日的云柱、夜色中的火柱。人应寻求指引,同时接受推动。
终结某事,即意味着它是完整、平衡、完尽、超越。
结束一切工作。下周启程去日本两周。
20
一头兽,一处活泉,一个孩童,一个僧。
21
东京。教授带我去隐藏在巷子里的餐馆。店门外建了一格一格水池,养着金鱼。来这里吃饭的人,顺便观赏金鱼,买金鱼。遵循微妙而准确的节奏,食物陆续递送过来。吃完一道撤走一道。菊花花瓣腌制之后品尝。切开的柚子盛放新鲜鱼片,淡黄色体积很小的橙,有浓烈芳香。南瓜、红薯、芋头、莲藕蒸熟而食,不加调料。
与季节性相应的一顿晚餐。清雅食物。日本酒带来的微醉。
在地铁站告别。他站在入口处,目送,轻轻挥手。进入地道转角,回头看顾,对方还伫立在那里,依旧在挥手。在日本这种方式很是常见。这样的礼仪在我的记忆里,在童年幼小时常有,在家门口,车站,路口……现在就很少见到。人与人之间似已失去一种清淡而婉约的珍重感。
小瓷器店铺。从各地搜集独特的器物:咖啡杯,碗,盘子,筷子,布料……摆放在木架上。店主是穿着布衬衣系围裙的中年男子。选了一只碗,一只杯子。瓷器上的花纹是鹿,樱花,山岚,树枝。一块染织布料,陈旧的颜色看起来素简。这也是店里最好的艺术家的作品。
他大概满意我做的选择,问我是否喜欢猫。我说喜欢,他便从里间抱出一只大猫,慵懒娇宠,是金吉拉,让我抚摸观赏。并在包装纸袋上用彩色蜡笔快速画出一张猫脸,即兴的举动。告别时拿出一包当地的特产小吃芋干,让我带上。
22
坂东玉三郎的三场歌舞伎折子戏。鸠居堂的毛笔。
23
旅途不是走马观花的景点游。最好能够真正进入这个国家的日常生活。哪怕时间短暂,也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印证它的细节。在大街上走走,在小店铺里欣赏工艺品,在小餐馆里吃当地人做的菜。与手工艺人们交谈。与当地人接触。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安妮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