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空(59)

2025-10-10 评论

    很多时间花在博物馆和美术馆里。看到浮世绘和琳派难得一见的大型展览。
    美术馆看客主力,大多是老人和家庭主妇。他们成群结队,风尘仆仆,有些特意从外城赶来。与中国的老人与主妇相比,他们的生活更拥有一种探索和发展的活力:看展览,看演出,学习茶道,学乐器和绘画,寻找风味餐馆聚会,到处旅行……这个社会能够真正享受闲适和充实人生的,是这些已经历过人生创建阶段和重要波折的人。孩子成年和独立之后,第二个人生开始。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地铁里,见到背着小提琴赶去学习的人。坐在车厢中阅读书籍的人也有很多。
    根津的小巷。家宅和小花园别有洞天。每一家面积看起来都不大,建筑有些年头。庭院角落摆满各种盆栽植物。一些没有顾客的小店,潦草摆放诸多收集的可爱之物。店主人只是默默在阅读、剪花或擦拭。与其说是工作或一种谋生方式,不如说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是对待时间和事物的一种心得。
    24
    古董店。楼梯狭窄。二楼房间摆满杂物。玻璃,瓷器,玩具,画框,首饰,碗,盘子,漆器,木偶,杂志,明信片,画册,音乐盒……见到童年时玩过但现在早已消失踪影的玩具。店主人相守一房间的旧物品,与它们一起变老。
    浮世绘老画。四只描有四季花卉镶螺钿的漆器盘子。
    25
    最后一天。坐地铁去涩谷西武百货,买棉袜、羊毛衫、书、樱花白茶、点心。表参道看能剧。表演和观众有长时间的停顿,如同逼近极限的寂静。日本的性格即在于此。不热衷于喧哗的盲从的烟火气。这种静和清冷,这种仪式化的生命审美方式。
    结束后在一家餐厅吃饭,喝清酒幻露。聊天抽烟。坐地铁回酒店。
    26
    夜色中抵达京都。入住八席的房间,面对庭院,舒适古旧。榻榻米上的白色厚实被子暖和,辗转片刻即入睡。下起一场夜雨,纸屏风上的松竹枝叶倒影晃动。早上雨停,松针上满是水滴,拿出相机逐一拍下。
    27
    狩野元信的壁画。文具店买纸墨笔砚,抄经纸。吃鳗鱼饭。坐于庭院晒太阳。老牌京菓子店吃点心。南座剧院的歌舞伎演出。荞麦鸭面。月华香。许下心愿。溪水潺潺的竹林。夜空中的白云。
    餐厅的菜单用毛笔手写,草书的洒落。纸张印有一朵朵飘坠的樱花,用了很久,纸页被磨得断了纹路。两张对页纸马上就要分开,仍没有更换。柜子下一叠一叠撂着粗朴器具,店员使用的姿态,看似搭配妥当又极为随性。这是时时刻刻都会一再提醒人享用的方式。如同绿柳蓝湖之中,搭配一座朱红木桥。
    雨中登上清水寺对面的山林,遥望寺庙的木制高台。
    鹤龟庭院空无一人。路边喝咖啡抽烟。中午吃鲭花鱼寿司。下午去一保堂茶铺,大雨,后停。吃茶点。在寺庙殿堂榻榻米上静坐良久,巨大的松柏盆景十分壮美。
    到香店补买了喜欢的香。
    28
    对奈良有一种淡淡的乡愁式的牵挂,虽在此地只停留一日。
    大雨滂沱中游览法隆寺。雨后初晴的午后,流连于旧巷子。窄长的青石路,杂乱交错的电线杆,墙角边秋菊花盆。整个深秋午后,空气里没有什么声音。我童年的故乡已被改造成商业气息沸腾的新城,奈良却停滞在一种旧日的意兴阑珊和波澜不惊之中。写给M的明信片,“时时一言难尽,尽处已是对岸。希望世事变迁令我们更为强壮并复返纯朴。”
    29
    对无常的认识能使人不再惊怖。偶尔别人赠予一只水晶盘子,不小心跌碎,也不过扫一扫,把碎片埋入泥土。
    如果已决定放弃,就无需再把问题剖开。如果尚有希望,且相信时间带来的结果。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一切都好,不必追究。让事情自己推动。这是事情本来的样子。等待自然地发生。
    再次下了一场雪。走过荒凉花园里的厚厚积雪。
    各自的悲哀都应只付诸自己。对别人来说,这些不重要也很卑微。
    30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安妮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