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当卡希尔告诉迈耶她的新工作时,迈耶几乎打翻那顿丰盛的晚饭。
“我去中央情报局工作了。”
“你………你简直疯了。你不知道吗,卡希尔?中央情报局可不是一个好地方。”
“这都是传媒的歪曲,巴里。”她笑了笑,“而且,训练结束后,他们会把我送到英国去。”
迈耶笑了笑,“好吧,那他就不是一个糟糕的地方。你在那儿做什么?”
“我还不知道,但不久就会知道。”
两人为科列特新的征程特别是去伦敦而干杯,随后就相互道别,离开了餐馆。
就在科列特-卡希尔决定进入皮克尔工厂——这也是中央情报局的工作人员通常都会去的地方——时,巴里-迈耶在华盛顿特区一家主要的“城市”杂志做级别很低的编辑工作。她的朋友做出这样戏剧性的决定使她受到很大震动。她辞掉杂志社的工作,去了纽约。在那儿她一直与她的朋友待在一起,直到找到一份新工作:一家很有名气的出版社的执行主编的助手。就是在那儿工作期间,她对出版业里的文稿代理产生了兴趣,并在一家中型代理机构中找到一份工作。这个工作非常适合她,工作节奏比她在杂志社里的快多了。她也喜欢连轴转,整天与客户打交道。当然,她干得非常出色。
在这家代理机构的创始人去世后,迈耶才发现她已在这儿工作了3年,于是她决定自己开一家代理公司。她排除了纽约,这里竞争太激烈。而在华盛顿,随着作者数量的增长,市场前景看好。她决定就在华盛顿开一家名为“巴里-迈耶文稿代理联合公司”。一开始她代理的生意就非常好,特别是随着她代理的国外作家的数量不断增长,就像华盛顿那些有名的作家在不断增长一样。
尽管因为职业的关系,巴里和科列特相隔千里,但两人偶尔通过互寄明信片和信来保持联络,很少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加深两人的友谊上。
在中央情报局设在伦敦郊外一栋废弃的英国广播公司大楼里的监视站工作了3年后,由于她截获了一份发自苏联的密电并把它翻译出来,写成一份中肯的报告提交给领导,卡希尔因此调到中央情报局匈牙利分部的秘密行动小组,直接受布达佩斯的美国大使馆的领导。她对此提出异议;她喜欢英国,而且考虑到她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任务,她对这个提议并不感兴趣。
秘密行动小组在中央情报局里负责谍报工作。加入这个小组也有吸引她的地方:尽管空间技术发达到可以在距离地球几千英里的上空看清楚地球的每一个裂缝、每一个角落,因此减少了客户的需求,但一些特殊需要总还有,而且作家笔下的间谍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风流韵事仍然具有永恒的魅力。
在弗吉尼亚的兰利以及“农场”(位于华盛顿南部、离华盛顿大约两小时路程的一大片地方)接受训练期间,他们一遍又一遍说得无非就是“中央情报局根本不是或不完全是一个间谍组织。谍报工作只是中央情报局工作的一小部分,如果可以从其他途径获得情报的话,特工是绝不会用于获得情报的。”
她的教授“间谍实务管理”的教官引用英国情报机关的话也表达了同一种意思,“一个好的间谍行为就像一个好的婚姻,没有什么非同寻常的事情会发生。那是也应当是不重要的。这决不是一个好的故事的基础。”
她表面上是大使馆工业贸易代表团的成员,实际则是一名办案人员,负责在匈牙利政界、实业界、情报机关寻找并发展成为美国工作的间谍,把他们“变成”我们的人。这意味着返回华盛顿接受儿个月的集中训练,包括在外事学院学习44周的匈牙利语课程。
她要接受这份工作吗?她母亲催她从英国回家,把她在大学学习的法律用到它该用的地方。卡希尔也一直在考虑从皮克尔工厂辞职,返回家乡。在英国待的几个月里,她感到非常无聊,不是在交际方面而是在工作上:她的日常工作变得可以预料,变得单调。
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周末,她与她在泰晤士广播网工作的朋友看了场非常不错的戏剧,然后又奢侈地在布朗饭店喝了一顿完全英国式的茶。在从伦敦返回的火车上,她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玛格丽特·杜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