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死的野兽(5)

2025-10-09 评论

  黄昏的时候,邦彦就可以灵巧地用报纸卷起支马合烟,一边尽情地吸着烟,一边沿着鲜花盛开的刺槐林立的街道,急急忙忙地赶回家。
  邦彦的衣袋里,装着花花绿绿的崭新的卢布。政府总也不派船来接他们,日本人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他们变卖了所有的东西,换成钱之后,就成帮结伙地向鸭绿江口的新义州集中,准备先逃到南朝鲜的仁川去。
  一望无际的江面上漂着几只小机帆船,很多日本人挤在上面,落日的余晖把他们土黄色的皮肤染成了血红色。大家都怀着同一个想法——只要能回到日本,怎么都行。大海逐渐地变成了暗绿色,海上的波浪也越来越大,小机帆船被巨浪时而抛起,时而拉下,剧烈地颇旅着。在昏暗的黑色中,海鱼不时从海面上跃出,惨白的鱼肚皮令人毛骨耸然,偶尔有一两条海鱼还会窜到机帆船上。大家都开始不停地呕吐,但因为船上的人太多,甚至连横躺下去的空隙也没有。
  在船上大家吃的食物都是腐烂的,饮用水也少得可怜。
  在决接近海岸的时候,机帆船的桅杆被岸上猛烈的机关枪扫射打断了,感觉到死神临近的人们都疯狂了,绝望地惨叫着,往波涛汹捅的海里跳去。
  船长不时地停下船要求给养。大概过了一个星期,顽强地活了下来的邦彦和母亲以及妹妹晶子那疲惫无神的眼睛,终于看到了远处仁川港那闪烁的灯火。
  美国军队的高速摩托艇在小机帆船的周围象支母虫似的不停地盘旋,巡洋舰击起的波浪险些把小船打翻。
  上了岸之后,大家又开始向设在山沟里的收容所开始了艰苦的行军。那时大家都已经精疲力竭连开口说话的力壮都没有了,只是凭仅存的一汽点意志,一步一步地向前。落伍的人混身泥土地瘫倒在路边,把绝望的目光投向难友们。
  终于到达了收容所。身上被洒满了DDT药水,又被粗得足可以给马注射的针头插进体内,打防预针。邦彦躺在胡乱铺在地上的毯子上,许久不愿起来。只有那些意志坚强,生命力旺盛的人们才活了卜来。
  由于一直吃的是连壳一起煮的小麦和罐头食品,公用厕所的门前总是排满了患了慢性痢疾的人。
  接着,他们这些人被上面还沾着类便的马车运到了釜由,然后又被自由轮①运到了佐世保。
  ①自由轮: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大量建造的一种万吨级商船。
  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是祖国绿色的山脉。
  在清澈的内海里,可以看到成群结队巡游海底的小鱼和透明的海蛮,甚至可以看到海底的沙粒。
  但是。随着轮船不断往东航行,都市的残骸向人们展示着战争造成的创伤,残垣断壁之处越来越多了。
  到了故乡四国岛,从战场上先归来一步的父亲去迎接他们母子三人。
  分别了很长时间之后,彼此相知相亲的父子的再次相逢,多少给人一种故友重逢的感觉。父亲这次是在县厅的上木课任课长。
  邦彦也进入了中学一年级,但真正开始读书,却是两年以后的事了。
  被当作外国人的邦彦,为了争取到生存的权利,不得不一步一步地力争。
  当他那被自行车链条划破的皮肤刚刚痊愈,操着口悠长的方言说话的时候,他被认为是一个小流氓。学生中有十分之二是痞子,不吸烟的学生很少。
  从学校逃出来,大家就一起到大阪去用关西汽船运米和蔬菜回来卖钱,或者换取非洛涝①。
  ①非洛涝:PHILOPoN一种兴奋剂。
  从旧书中看到的知识,就象落在滚烫的沙地上的雨水一样融进邦彦的头脑里。
  邦彦从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开始走进俄国文学的大门,然后就从旧书店不断地买俄国文学作品来读。他从这些文学作品中,认识到了反权力的意识和人民大众那种令大地震撼的能量。从伊凡·浦洛马佐夫笔下的大法官那里感受到了人生真谛的邦彦,在宁静的黄昏中沉思限想,残酷的战争蹂践了人性,但是以后的战争又是不可避免的。当他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开始感到绝望了,“神已经死去了,因为神已经对人类失望了……。”这并不是尼采主义的那种哲学思想,而是他通过亲身经历而感受到的。
  但是,当邦彦遇到用自行车链条或是小刀子什么的打架这类事情,他肯定是要参加进去的。
  邦彦坚信自己是出类拔萃的。正因为如此他才那么胆大妄为,而他在与别人争斗时所表现出来的狡猾,敏捷与冷静,也确实是无与伦比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大薮春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