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孔明(30)

2025-10-09 评论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代,中原和关中荒废不堪,襄阳可谓繁荣异常,当然,大堤一带也就热闹非凡。
    大堤街上不仅青楼林立,还间杂着汉水漕运业者的商店。船只在樊城靠岸较方便,因此行往襄阳的船只就没那么多。
    在大堤某座邸宅的楼上,只见诸葛玄卧在床上,床边坐着一位医师。
    “疲劳甚于伤势,先生不应该回襄阳,而应在豫章静养。”医生说。
    诸葛玄不禁苦笑。豫章怎能静养呢?起先遭笮融的佛教徒军队攻击,从西城撤出,所幸笮融军发生兵变,才好不容易脱险。但还没来得及喘息,这次又受到刘繇攻击。
    佛教徒军倒戈支持诸葛玄,诸葛玄总算愁眉一展。可是与刘繇交战,却负重伤。他心想此番死命难逃,便拜托徐季说:
    “我的命运到此为止了。希望你能帮助我的家人,请你护送他们至襄阳。并请你把此信交给刘表先生。”
    徐季是豫章地方佛教徒的指导者,也是被笮融杀害的徐习之弟。
    “如果只护送先生的家人,在下无法答应,要就连先生一起护送到襄阳。”这是徐季的答复。
    “你看我伤得这么重,身体动不了。”
    “我会用担架护送先生到襄阳。”
    “会碍事的,还是不要管我吧。”
    “身为浮屠信徒,不能舍人不顾。”
    徐季执意一定要连他一起护送,身负重伤的诸葛玄已无法坚持。
    据甘海所得的情报,在攻打诸葛玄的刘繇后方,孙策正蠢蠢欲动,想予以袭击。这是一场混战。民心慌乱,百姓被拉去充军,许多人丧失性命。更有不少人成为自暴自弃的亡命徒,他们专以逃亡者为猎杀目标,身负重伤的主将脑袋必然可以卖得高价。诸葛玄如果一人留在豫章,性命必定难保。
    诸葛玄善待浮屠信徒,徐季为报其恩义,愿护送他至襄阳。此行一共有二百余名浮屠徒众跟从,由徐季指挥。
    为了尽量不影响诸葛玄的伤势,队伍行进很缓慢,以便有休养的时间。但这终究有限度,如果在一处地方停留稍久,可能会引起附近居民的注意,造成气氛的紧张。
    十六岁的少年孔明参加了这趟亡命之行。姐姐铃和弟弟均早已跟随婶婶从彭泽进入长江,由水路自江夏转入汉水。水路对病人行进较为轻松,但因彭泽、柴桑一带已有孙策军*,诸葛玄绝对过不了。
    “再怎么伪装都没有用。所有旅客都被要求洗脸,认得太守容貌的人正在那边守候。”
    甘海的情报应该是正确的。
    “我露脸过多了。”
    诸葛玄虚弱地笑着。似乎在他就任的旅途中太过大意了,在每个地方他都以真面目示人,即使进入豫章城以来也是如此。孙策这才召集认得诸葛玄容貌的人,并组合其中互不相干的数人,分派于要处。
    发现即格杀勿论——杀戮被视为是提高权威最简单的手段。在这个时代里,企图称霸的人首先必须使别人惧怕自己。自称佛教信徒的笮融多次杀人,除了想接收对方的军队之外,也想借恐怖政策展示自己的权威。
    选择孙策军队尚未渗透的山路,理由在此。但山路虽然没有孙策的军队,却有想猎获值钱落难者以领赏的饥民。
    “我并不恨这些人,说起来,他们也是可怜人。”徐季对孔明说。
    接触到充满敌意的居民,孔明不觉露出愤怒神情,徐季以温和的口吻责备他。此事重复几次后,孔明慢慢了解徐季的话。
    二
    走自豫章启程的山路,是沿着赣水支流南山往上攀行。现在的地图有“袁水”的地名。因晋朝隐士袁京曾住附近,而有袁山、袁水的地名。东汉末年当然尚无此地名,只笼统地称呼为南水。
    进入宜春县(在今江西省),诸葛玄一行在仰山停留约两个月。山麓有二十几户民家,全是浮屠信徒,总算可以松懈一下。
    仰山是周围数百里的大山,顶高危陡,只能仰观,无法攀登,故而被称为仰山。传说后来晋代仙人邓表在这一带潜居修行,提炼仙丹,而被取名为邓表峰。他们打算在此待体力复原之后,再往西行。原本还想再停留的,但村人听说孙策的使者来到宜阳城,他们决定尽快启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